至於為什麼是墨水,而不是墨條,曹大人並不關心,而且他也關心不起。
這個作坊有通州廖家有近半的份額,作坊不願多說具體原因,曹璋自然不會多問,
所以,曹大人隻等這個作坊儘快出貨,縣衙就能再有一筆稅收。
而且作坊做的是墨水而不是墨條,也說明易水縣境內,出現了一個大齊朝獨一無二的生意。
曹璋能看出,秦向儒雖性格溫吞,卻是個做實務的多麵手。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才乾。
再加上,秦睿眼看就要成為學問大家,秦向儒作為秦家公子,曹璋認為,自己一個小小知縣,有機會早些交好,那是自己的運氣。
顧天成幾個作為牧良鎮的當地人,自然要做好地主之誼。
他們恭送曹璋和縣城官吏、以及一眾鄉紳回城。看著這些人一個個上車的上車,上馬上馬,一個頗為壯觀的隊伍消失在視野,三人這才回轉,去忙自己的事情。
誠運去年建的那座二層辦公小樓,如今頂了大用。誠運的管理事務基本上都在這裡,每日的分派、辦理和彙總,都是在辦公樓進行。
三人一路聊著天回轉,剛進入辦公區域,劉啟元和小滿便迎了上來。
“都走了吧?總算是忙完了。”這裡都是自己人,劉啟元說話比較隨意。
顧天成回來這兩天,都在應酬縣裡的人和事,基本沒時間和自家兄弟嘮嗑。
袁長河笑著應和“是啊,總算忙完了。這兩日好吃好喝的供著,卻比我跑三趟船都累。”
和衙門裡的官老爺打交道,每日混跡於鄉紳富貴之中,袁長河是各種的不自在,各種拿捏、各種端著,生怕給誠運、給自家閨女和未來女婿丟臉。
幾個人一邊往樓裡走,顧天成一邊問劉啟元“你這樣子,好像有事要說?”
不得不說,顧天成和劉啟元相交多年,彼此都極為了解。
劉啟元笑道“不是什麼大事,但總是和咱有關,總得說道說道,定個調調才是。”
顧天成略一思忖,多少有了點猜測“不會是連巧珍又鬨什麼事了吧?”
這時,他們幾人已經上了二樓。
劉啟元推開一間大辦公室的門,一邊說道“就是連巧珍,她在易水縣租了兩個鋪子,說是要開食肆。”
連巧珍在慶州吃官司的事,易水縣和延浦鎮的人都不知道。
但誠運掌握著信息線路,連巧珍這次栽的跟頭又和誠運相關。所以袁冬初在慶州衙門結案的當天,就便給牧良鎮送了信,讓劉啟元等人留意連巧珍的動向。
“食肆?”顧天成和袁長河對望。
袁長河表達了自己的疑問,“連家閨女剛吃了官司,就算手裡有幾個銀子,難道不應該買些田地妥善經營,怎的又做這飲食生意?”
秦向儒也表示讚同“而且一開就是兩間,似乎很著急。”
小滿不管這些,他問顧天成“天成哥,咱要不要把她這兩個食肆也攪黃了?”
連巧珍在慶州吃官司的內情,誠運內部的人都知道。
尤其顧天成,知道是袁冬初計劃的結果,他欣慰的不行,覺得他家冬初就是能乾,都不用自己出手,就把連巧珍打回老家。
在易水縣,以誠運的能力和影響力,擺弄兩個食肆還是綽綽有餘的。
但顧天成沒打算這麼做,“給易水縣市井混跡的人說一聲,照常料理連巧珍那兩個食肆便可。”
袁長河有點遲疑,他和連家終究是多年的街坊,而且連巧珍一個女人家,年紀輕輕的便和丈夫和離,怪可憐的。
顧天成看出他的顧慮,說道“咱也不額外刁難她,誰家做生意不得受點轄製?那女人是個不知好的性子,不讓她知道世道艱難,她一輩子都會覺得理應享受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