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夫妻心有靈犀,秦向儒隻是心裡這麼想一想,都沒說出來,周彩蘭便給了他一個嗔怪的白眼。
她說道“就算阿慧膽子大,但見一見大場麵,也能早早學人家都有什麼規矩嘛,總之沒害處就是了。”
秦向儒還能說什麼,隻得點頭表示讚成“對對,娘子說的極對。小孩子嘛,就應該多見識些大場麵,有好處呢。”
這種對話,把康家老少聽得大眼瞪小眼。阿慧還那麼小,不到十個月,哪裡能學到什麼規矩嘛。
而秦大公子也可以的,這種話也能附和。
看人家小兩口如此禮讓恩愛,這才是家族興旺的征兆吧?
再想自家兒子,由不住的心酸。
康豪和連巧珍成親之後,就沒怎麼見他二人能說到一起……唉,說起來,自家兒子其實也不差,怎麼就沒遇到個好媳婦呢?
周彩蘭哪裡知道康家人的想法,她隻看到相公讚同了自己,欣喜不已。
她問康父康母“您二老的意思呢?”
康家二老正發呆,聽到周彩蘭的問話,有些遲疑。
卓家嫁女的喜事,那得多大的場麵?聽說光是卓家給閨女的陪嫁,就有一百二十抬。
那種場麵,他們貧寒之家出身的人,是不是連站的地方也找不到?
但若是自家女兒和孫女,尤其是秀兒,若是能在那種大場麵走一遭,也算多了點見識。
康母心裡很矛盾,非常猶豫“這樣是不是不太方便?太給大奶奶添麻煩了吧?”
周彩蘭見有門,立即說道“這叫什麼麻煩?照應自家乾女兒,應該的。”
她還真是這個心思,康家門第低,阿慧是康家女,身份自然高不到哪裡。
她想的遠,用袁冬初的話來講,希望阿慧從小就在富貴圈子混個臉熟。至少為人處世能落落大方,以後找婆家什麼的,才不會太吃虧。
畢竟,不是誰都能像她這樣運氣好,能嫁個不嫌棄她貧寒出身的夫君。
康母聽到周彩蘭的話,心猛地就是一跳她家孫女運氣好,居然能得到秦家大奶奶的真心看顧。
再看女兒,康秀兒雖然沒說什麼,但那眼神、那表情,也是糾結的厲害,明顯就是想去,又擔心自己身份不夠。
康母一咬牙,那就去看看好了。管他好歹,就算在卓家被人慢待,總也是個閱曆。對於他們這種家庭的秀兒,這種機會怕也隻有這一次了。
康母把阿慧交給康秀兒,鄭重的躬身行禮,感激道“給大奶奶添麻煩了,那就讓她們去長長見識。”
事情定下,康秀兒回去收拾自己的衣物。
好在之前在易水縣時,康母給她置辦過幾身衣物,雖說不上非常好,但絕對好過貧寒之家女孩子的衣物。
她收拾了兩身細布衣裳,這兩天和周大奶奶一起的時候穿用。另有一套彩緞衣裙,她隻是逢年過節時穿過,明日去卓府做客時可以應急。
康母這邊,則手忙腳亂的給阿慧收拾衣裳。還有,小丫頭九個多月了,在家時,已經不怎麼墊尿布。但出去,尿布卻還是要拿的。
不但得拿,還得多備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