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於吧?
條件太苛刻,人們可以不去啊,而且現在本就沒人來。
雜貨店老板也為自己剛才的失態不好意思,含糊其辭道“沒什麼沒什麼,兩位請坐。”
抽過兩條凳子讓兩人坐下。
剛才開口那人也不遮掩,直接問道“張兄剛才看了投遞行貼出來的那張紙,不知上麵寫了些啥?”
“這個嘛……”掌櫃表情微妙起來,遲疑著說道,“之前人們都說投遞行專招貧民小子,還能快速教人認字……”
“是啊,都這麼說。”兩人連忙說道,他們就是衝著這個事兒,過來聽聽消息。
雜貨鋪掌櫃搖了搖頭“那大概是謠傳。”
“怎麼?”兩個來客瞪大了眼睛。
雜貨鋪掌櫃說道“人家招的是讀書的學子。”
“不可能!”
“不會吧!”
“腦袋有毛病!”
“咋想的?”
兩個來客吐槽一句都不解氣,接連的質疑,並給這件事定性“讀書人怎麼可能滿街跑著給人送信送包裹?那都是閒漢和小叫花、流浪兒做的事情!”
雜貨鋪掌櫃表示自己很無辜“真不是我瞎說,人家就這樣寫的,不信你倆過去瞧。”
兩人心中好一番腹誹,若自己過去瞧,還用得著跑這兒來問嗎?
而且他們中間有一個還不識字,讓他過去看,那不扯呢嗎?
“不用,你直接說你看到什麼不就成了嗎。”一個人催促道。
說起來,他們三人中,雜貨鋪掌櫃買賣做的最小,但在文化程度上,還真比那兩位強出不少。
他回憶著他看到的告示內容,再次讚歎誠運投遞大概真有能人。普通店家一個招人的告示,居然能被他們寫出如此朗朗上口的感覺。
而更深的,是其中的含義。
他說道“人家那告示,開頭就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下聯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兩個聽客雖沒什麼文化,但春聯對子這種東西,他們還是很熟的。每年過年,不管識字不識字,哪家都得貼一副乃至幾副春聯兒,求個來年的順暢吉慶。
這個對子聽起來倒是很規整,但沒啥喜慶的意思啊。
那個沒讀過書的問道“啥意思?”
雜貨鋪掌櫃斜他一眼,要不說和這種沒文化的人沒有共同語言呢。如此高大上、且淺顯易懂的對子,他居然聽不出其中的意思!
“上聯說的是,讀書聲和風雨聲都是世間存在,都能聽入讀書人的耳中。下聯嘛……”掌櫃斟酌著語句,“意思就是讀書人不僅要讀好書,還要關心國家,關心天下之事,用心體會世間百態,不能讀死書。”
這兩人還是不明白“和投遞行招人有什麼關係?”
雜貨店掌櫃咬了咬牙,頗有點對牛彈琴的鬨心感覺。
想著怎麼對這兩人解釋的時候,他忽然有點明白,這兩句看似高大上的對聯中,大概還有另一層含義。
他對二人說道“就是讓那些讀書的學子們放下身段,踏踏實實做點兒實在事兒。”
“哦,這樣啊。”兩人似懂非懂,接著問,“不能就這兩句吧?還寫了什麼?”
“還寫了……”雜貨店掌櫃做回憶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