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福運小娘子!
和津州在曹家不同,在津州參加聚會,雖然是曹素馨邀請的袁冬初,但五個女孩子是以高依文為首的。
薑家這裡,卻是其他三人以薑佳音為首。
隻從這篇短文上看,幾位小姐默認薑佳音是她們的老大,並不僅僅因她是禮部尚書的女兒,大概還和她沉穩的氣質、以及才學有關。
薑佳音略吹了吹紙上的墨跡,便笑盈盈地遞給袁冬初,笑道“請袁姑娘品評。”
她用的是略帶開玩笑的輕鬆語氣,估計怕袁冬初說不出什麼,先替她把下台的台階鋪好了。
袁冬初也順著她的語氣,笑著說道“我先看看哈。至於能不能有心得,這個還真不敢肯定。”
袁冬初接過這篇短文,薑佳音則順手把研磨的活兒拿了過去。
閨秀們的文章自然用的是文言文。不知習慣使然,還是為了照顧袁冬初,薑佳音的這篇短文雖然用的文言文,但通篇都容易理解。
這篇短文以四個字的短句開頭,節奏緊湊,筆力厚重。
接下來用排比比喻句式,寫了春末夏初的生機盎然,描寫細致入微、生動雋永。
整篇文章句式工整而不堆砌,秀麗而不浮華。比之津州閨秀們所寫,高了好幾個檔次。
接著寫完的,居然是馮喻園。
人們都說筆跡和文字與人的性格相關,馮喻園的這篇短文,果然就像她的性格一樣,很活潑。
她用充分的想象力,營造了一幅夏日景色。
文章較多的使用了比喻和誇張手法,如潑墨揮灑一般肆意。
沒想到這個女孩子活潑好動,居然在學問上也很有看頭。
接下來,郭妙儀和陳亦真同時收手。
這兩人的短文比較寫實,在鋪陳和議論上很見功夫。駢句散行相結合,文章排布錯落有致,描寫細致入微,把初夏的庭院寫得極其生動。
袁冬初當然是有什麼說什麼,便是把初中和高中老師教過的古文和散文賞析,一股腦的都搬出來。按照她們的特點,一一點評解釋。
……嗯,以誇讚為主旋律。
薑家邀請袁冬初的時候,便是存著善意的。
而薑佳音和閨蜜們也很正能量,也是為了多一個不同類型的朋友,誠心誠意的和袁冬初交往。
所以,她們雖然對袁冬初的點評沒抱什麼希望,但文章如往常一樣,依然寫的認真。
但她們沒想到的是,袁冬初的點評居然頭頭是道,竟是把她們短文中的優點全都點了出來。
而且用詞非常舍得,各種華麗溢美,大大出乎幾位閨秀的意料之外。
袁冬初說完,這幾位還意猶未儘,又把各自的文章拿回去一一傳看,對照著袁冬初的點評,一一做著印證。
這一番理解下來,幾個人居然覺得,袁冬初的點評讓她們大大的受益了。
“袁姑娘……你剛才真的是謙遜了,原來姑娘果然有大才呢。”薑佳音心情複雜的說道。
她之前沒少聽自家哥哥提起袁冬初,自然是各種誇讚。
再有她父親薑知幾給她分說袁冬初的不凡之處,她感覺自己已經做好這個姑娘非同尋常的準備。
但短短時間的接觸下來,代購名錄和這一番點評,依然讓他大感意外。
馮喻園也連連點頭“袁姑娘,你的點評真的言之有物。她們怎麼寫的我不知道,但我寫的時候,便是照著先生的教導、以及領悟看過的文章,之後才會寫各種詩文。
“聽你這麼一說,我再回看,才覺得自己有意無意寫出來的東西,居然真的很有自己的風格。”
陳亦真卻是笑道“其實冬初也是很狡猾的,她這好一番點評,卻是不分伯仲的誇讚,並未說出孰優孰劣。”
薑佳音再次拿起筆,說道“我把袁姑娘的點評記下來,閒時再琢磨琢磨。”
“嗯嗯,我們也記。”陳亦真幾人也連連點頭,各自拿起筆做回憶狀,一邊寫,一邊還時不時的和袁冬初做著交流。
袁冬初看著他們這番舉動,又是一番心虛。
大家隨便寫一寫、說一說,當做消遣便是了。這麼鄭重其事,搞得她很不踏實好不好?
她沒見識過古代的先生是怎麼教學生的,難道這個時代的夫子和先生,水平不如她現代的語文老師?
時間過得很快,幾個女孩子剛剛收筆,還興致盎然地和袁冬初討論著,便有丫鬟進來稟報,午宴的時間到了。
午飯也是五個女孩子一桌吃的,飯菜非常豐盛。有兩道菜應該是第一樓的招牌菜,想來是薑成華把做菜的方法告訴了自家廚子。
飯後,幾個女孩子還是在薑佳音的房裡歇息。
小憩之後,她們各自靠在暖榻上。不知是不是提前有準備,薑佳音再一次引導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