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接下來的闡述,竟是和袁冬初、顧天成的設想無限靠攏了
“大河是貫通南北的重要運輸渠道,但數量龐大的運輸船隻,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調配……”
於是,首輔張相認為,如果大河擁有一個強有力、且體量巨大的運輸組織,將使南北物資的運輸調配更加及時有效。而一直困擾朝廷的糧食運輸調配,將會因為有了這樣一個運輸組織,變得簡單穩定,一些運輸上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漕糧嗎?”君臣幾人陷入了思考。
漕糧運輸的確是一個龐大且繁瑣的事務。一個調配不好,糧食就會積壓,說不定還會影響河道的正常運營。
而且這種調配問題,在轉運旺季的時候,卻是經常發生。畢竟征集民用船隻,和本身便有足夠貨船的船隊,其效率和執行能力絕不相同。
每年都有人和船隊因延誤漕糧運輸被責罰甚至領了牢獄之災,但每年依然有類似事情發生,可以說屢禁不止。
這不是船主們有益怠慢,而是很多時候他們的船上有貨,或者處於大修之中,難以調出。
現在,一個民間生意的去留,居然帶出了如此重要的朝廷事務。並且,照著張靖的說法,顧林那個兒子很有可能組建一支符合朝廷需要的船隊。
接下來,商議誠運投遞去留的議題便具有了重要意義,討論走上正軌。
商議的結果也很讓薑知幾等人滿意。
另兩位首輔大人再次提及顧天成和顧林的關係,皇帝這才輕飄飄的說了句“他們父子不和。”
眾皆恍然哦,原來是這樣。
顧林拋棄糟糠之妻絕對是事實,在拋棄發妻的同時,兒子他也沒要。父子兩人因此有點不對付很正常。
但皇帝說的不和,應該不僅僅是父子之間的不對付。
誠運投遞連漕糧這種國之命脈都牽扯上了,卻能讓皇帝如此放心的交給顧天成經營,顧林父子倆得不合到什麼程度,才又如此效果?
隻隔了一天,京城便又有官員趕往通州。這一次,是給正在嶺倉大營的顧林送信,告知他
皇帝已經接到他的密報,也體會到他的忠心。
經過閣部幾位相爺的慎重商議,決定讓誠運投遞繼續經營,朝廷會密切關注誠運內部運作方式。
……
通州境內的嶺倉大營,顧林剛接待了京城第一批來人,交接了一乾人犯、和審訊中牽出的其他同犯。
再就是隆重把那位小爺送上馬車,這段時間一直服侍他的兩個親兵,也被安排了隨隊回京,暫時做了小爺的隨從。
因這位小爺身份的真實性還需要確認,所以事情依然是秘密進行的。
關於這件事上有大功的通州捕快,繼續妥善照應其養傷,等待後續結果。顧林決定把這一條重複給薑成華兩個小子聽,讓他們照應張春生便可。
否則,若是他這個大將軍隔三差五的去張春生家造勢,通州隻怕就真不安定了。
把這隊人送走,隻隔了三天,京城的第二波人到了。
顧林有意在嶺倉多待這幾天,便是想等一等,想看看皇帝對他送回去的第二份稟報有何指示。
把人等來了,他本該放心不少。但看到交給他的文書內容,顧明就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