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苄
一行人再次回到通州府衙。
依然是廖相爺上座,左右分彆坐著京城同來的兩位官員,和通州府的李長治等人。
這次,長策河運的東家和顧天成也有了位置,坐在最下首的兩張椅子上。
長策河運的魏玄林時不時的瞄顧天成一眼,心情複雜。
眼看著顧天成就要插手進來,他卻隻能乾看著,一點兒彆的辦法也沒有。
待到府衙的茶奉上,廖相爺端起茶盞,小小的喝了一口,這才對顧天成說道“你是什麼打算,先說說看。”
顧天成聞言站起,卻是廖相爺伸手阻止“坐下說。”
顧天成依言坐下,說道“和我相熟的三家河運行,我們能動用的大型貨船,共有二百一十條。”
魏玄林再斜他一眼,這是一定要高過長策河運貨船的意思嗎?
顧天成接著往下說“貨船調度調配不是問題,現在麻煩的是,這裡沒有充足的垛工。
“我們的船隊可以自帶一部分垛工。誠運南北入行時間不長,但運輸效率卻是很高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我們能合理安排垛工,裝卸貨物和碼垛快而有序。”
廖相爺聽得暗自點頭,起碼在垛工這方麵,顧天成是說道點子上了。
“你接著說。”廖相爺示意他繼續。
顧天成欠一下身,繼續說道“就是我們帶來一批垛工,加上通州碼頭現有的,還是不足以應付短時間內搬運幾十萬石糧食。”
這個事情,廖相爺之前在萬頃倉那裡已經注意到了。
裝卸人手的事還真不好辦。
顧天成能調動的垛工,無非就是其他碼頭能動用的。
若再從周邊碼頭調人,隻怕其他碼頭的裝卸人手不足,無法維持碼頭正常進出貨物。
戶部兩個官員能來此地,也是了解河運事務的,這時也是眉頭緊鎖。
兩人時不時的還會斜兩眼魏玄林,都是這家河運耽誤事。若早些把那七十萬石糧食運走,現在的存糧也會少一些。
李長治低頭啜茶,一句話不說,希望他們商議不出結果。
廖相爺自己沒想到什麼辦法,但看顧天成一副躍躍欲試,似乎還在猶豫有話要不要說的樣子。
“顧天成,你想說什麼?”廖相爺問道。
“那我就說一說,若有不妥的地方,還請各位大人諒解小子不懂事。”顧天成很是誠懇。
廖相爺手一揮,“儘管說就是了。”
顧天成坐的更端正了些,果然說的就是驚人之語“若朝廷覺得運糧的確要緊,能不能讓嶺倉軍營的兵士來幫忙?”
在座之人勃然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