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兩項要求,即使鄭儒新不提,朱由檢也是要予以他的,想要彆人乾事,必須的放權。
如改土歸流之類的千年大計,想能成,必須要匹配足夠的權力,而軍權和人事權缺一不可。
此外,朱由檢還想送給他一個大禮。
對於朱由檢這麼快的答應下來,鄭儒新卻沒有預料到,自唐代藩鎮禍亂以後,曆朝曆代的天子便更加重視君權集中,無論是君權還是官員任免權皆集中在朝廷。
宋朝和本朝尤甚,哪怕是一九品官員的任命也得經吏部審核,而其免職,更是需要吏部同意,州縣主官根本沒有權利任免本地官員。
尤其是本朝,向來注重官員製衡,以小製大更是玩的出神入化,一個七品給事中,敢在朝堂噴當朝首輔,更彆說各地的七品巡按禦史了,那就是口含天乾的欽差大臣。
見天子沒有思慮就應了此事,鄭儒新立時感到心裡一團火熱,天子鼎力支持,對於改土歸流之事他便又多了幾分勝算。
“陛下對臣信重,臣敢不用命,當以此身報效陛下知遇之恩。”
鄭儒新跪在再拜,起身時已是淚流滿麵。
“愛卿先彆忙著謝朕,這遣軍聽命之事,朕屬意石柱秦良玉隨你聽用,而選官之事,你自己看著辦,朕保證吏部不扯你後腿。”
說道這裡,朱由檢頓了頓,飲了一口茶後又道。
“此外,朕還要送你兩個大禮,你且聽好。”
鄭儒新聞言,又是一陣驚喜,不知這天子的兩份大禮是什麼,便趕緊躬身傾聽。
“其一,接受改土歸流的番部,朝廷免征三年賦稅;其二,朝廷要遣民入黔,充實貴州人口,以化番部。”
聽完朱由檢的這兩份大禮,鄭儒新當場呆住了,他原本以為要軍權要官員任免權就非常僭越了,但沒成想天子又附送了兩份大禮,一份免稅,一份人口。
鋤了土司,普通番民便沒有了原來上層奴隸主的剝削,朝廷免稅,更是沒有了當地官員的剝削,如此兩項番民豈有不感恩戴德,擁護改土歸流之理。
而充實人口,更是超出了鄭儒新的想象,若是貴州之地有更多的漢民人口,那土司之禍早就成不了氣候了。
君不見原來的荊楚蠻夷之地,因為漢民南遷,如今已經成了魚米之鄉,更有了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
要是有足夠的漢民遷入,土司番部早晚會被同化。
而這個思路還是朱由檢翻看國初改土歸流政策時總結出來的。
國初,太祖成祖皆想要推改土歸流之事,但卻難以成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沒有時代需要。
元末明初,百年怠政,數十年的戰亂,中原人口早就十室九空,中原的地都種不過來,誰會閒著沒事去南方叢林密布的山區去開墾荒田。
因為沒有需要,即使是朝廷力推,效果也是了了,而沒有漢民遷入,僅靠朝廷軍事力壓,後來隨著國力的衰退,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而如今,人口激增,土地兼並,加之北方連年乾旱,活不下去的流民比比皆是,此時推動漢民南遷開墾山間土地,便有了施政基礎。
留在家鄉保準餓死,去了貴州沒準能活命,在生存權麵前,朝廷稍加引導,流民自會蜂擁而至。
而且朱由檢如今還有土豆紅薯這些大殺器,不怕貴州山間大片的紅土地養不活人。
但看著鄭儒新喜出望外的表情,朱由檢覺得得給他潑潑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