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聽愣了。他們還沒有聽明白這是一個什麼主意。
其實,這個主意並不是安康想出來的,而是曆史上一個有名的建築工程案例。
安康有一次去圖書館看書,無意中看到一套介紹古代雜家代表人物的漫畫。一般的經、史、子、集大家都知道,但是雜家的那些傑出人才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有一個故事看了讓安康心生感慨,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丁渭造宮”。
丁渭雖然不是會計學的創始人,但是“會計”這兩個字卻是他提出來的。他不僅是一個十分傑出的會計師,更是一個管理大師。
“丁渭造宮”講的就是他人生中最著名的一次工程管理的案例。有一天皇宮失火,整個皇城一夜之間變成斷壁殘垣。皇帝責令工部儘快完成皇城的重建工作。但是但凡皇城沒有十年二十年是難以完成的,何況建造之前還要費時費力把殘磚斷瓦清理掉。
沒有人敢接這個苦差事。這個時候,一個影響力跨越千年的牛人就出現了,他就是丁渭。
一千年前,沒有汽車、挖土機、也沒有升降機、混凝土攪拌機,所有的工作都得由人力完成。
丁渭麵臨的問題很多,主要來自於三個大問題:一是京城裡沒有足夠的用來燒製磚的土,二是把大量建築材料運進城內費時費力,三是建築垃圾無處堆放。每一個問題耗費人力和時間不說,對於國庫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地主家沒有餘糧,皇帝家也一樣啊。
接下來,丁渭就開了掛了。
首先,丁渭讓人沿著一條主要街道挖成一條又深又寬的溝。把從溝裡挖出來的土用來燒製磚。這解決了製磚的原料問題。
接著,他把附近河中的水引入溝裡,把溝變成河道。這解決了建築材料運輸的問題。
最後,建築材料運好之後,再把溝裡的水放掉,並把那些殘破的建築填進溝裡。這解決了建築垃圾無處堆放的問題。
後世用一句話來點評丁渭的作法,叫作“一舉而三役濟”。
安康又按“丁渭造宮”的思路給眾人詳細解釋了一遍,眾人終於聽明白了。
聽明白之後,他們的反應不是喝彩,而是震驚。
那個國君派來的使者拉著安康的衣袖連聲稱讚:“奇才啊!奇才!此前我聽京城中許多人提起這位孤身收複固山城、預言隕星墜落的安大公子如何出類拔萃,我還認為隻是世人的謬傳。而今一見,果然是少年英傑。英傑啊!”
其他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們也紛紛圍住安康,毫不吝惜他們的稱讚。
收複固山城的戰鬥如何艱辛,這些人雖然沒有見過,但是王國的軍隊屢戰屢敗的經過他們還是知道的。
隕星墜落的預言,這些人雖然沒有聽安康親口說過,但是安氏父子不惜身家性命也一再勸城中的軍民逃難他們還是知道的。
現在這個天才少年又提出一個讓他們想破頭腦也解決不了的難題的方案,而這個方案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最優的。
他們怎麼能不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