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仔係列!
碎冰檔的冷藏室後麵背對背的是一檔賣肉骨茶的熟食檔口。
肉骨茶,南洋半島聞名世界的食物。用排骨、五花肉、大骨、等等,加以一大堆八角、肉桂、蒜頭、以及各家獨門的藥材香料入味,熬煮出一大鍋香噴噴的肉骨茶。吃的時候還要沾著淋上醬青及黑醬油以及切碎的小辣椒及蒜頭,那才叫享受。
很多人都以為肉骨茶裡麵當然有茶葉做主要配料,但其實一點茶葉也見不著。它之所以被稱為肉骨茶,有好幾個版本的典故,其中隻有兩個版本比較為南洋半島人所樂道。
其中一個版本是,“茶”是從創始人老板李文地的“地”的福建話發音而來的。所以這間在半島中部的肉骨茶店的肉骨茶被認為是最地道的。
另一個版本是,因為來吃肉骨茶的客人,通常都會叫上一壺濃濃的普洱茶。他們相信濃濃的普洱能去油膩,幫助消化。
肉骨茶的支持者基本上分有兩大派係。在南洋半島中部,湯底是褐色的,曰福建派。而在半島南部至鄰國小島,湯底則是清澈的,曰潮州派。中部肉骨茶支持者都說南部肉骨茶充其量隻是胡椒湯而已。多年來兩國國民為了一個名字,爭得麵紅耳赤,都說自己的才是正宗的,真不害臊。在傻仔看來,兩個派係的都好吃。
離題是傻仔的壞習慣。
小鎮肉骨茶檔口賣的肉骨茶是半島中部派係的,跟一般小鎮賣的南部肉骨茶不一樣。傻仔因此懷疑老板不是小鎮當地人,而是來自半島中部。
肉骨茶老板是一位肥胖的單親母親,工作時就把還拖著鼻涕的小孩子們帶在身邊,任他們在老巴刹跑來竄去的,天生天養。也不知道是不是老板本身也喝濃濃的普洱茶的關係,有著一口黑黑的牙齒。
肉骨茶檔口旁邊就是麵向紀念堂的馬路,絕佳的風水位置。每天一大清早(真的是清早,大約是淩晨四點多吧),老巴刹的燈火就透明了,肉骨茶檔口也不列外。叮叮咚咚的,一個小時後,肉骨茶獨有的香味開始向四周飄去。
清晨六時,老板就把桌椅都擺起來,甚至霸占了馬路邊的停車位,自己泡了一壺濃濃的普洱茶,悠閒的等著一班老饕上門光顧。
清晨七時,肉骨茶檔的桌椅都坐滿了人,生意好的不得了。
後來老巴刹拆了,肉骨茶檔也不知道搬到哪去了。
說一個軼事。
那個時候的小鎮,資訊沒有現在那麼發達,宗教傳播的速度也沒有那麼的快,相對的也沒有那麼極端,英政府離開後的二十年,半島還算是很開明、洋派的。傻仔住的那個小鎮,偶而會看到一些身份顯赫的人物到肉骨茶檔口大快朵頤。據大人們說,他們是這個州的統治者家庭成員,小鎮的人也見怪不怪。還偷偷的跟傻仔說,他們就是為了這檔肉骨茶而來的,因為在他們居住的城市隻能吃到南部的胡椒湯。
這有甚麽好奇怪的?你說。
你忘了,南洋半島是個以教(即回教)為主的國家,所有統治者都是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