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藍星人!
第二局鬥琴,婁義演奏的曲子是名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而慕子童演奏的曲子則是根據周傑倫的代表作之一《夜的第七章》改編的!可以說,二人的演奏各有千秋,但從這兩首曲子上還真是不好分出勝負!畢竟《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柔美讓大家沉醉,而慕子童改編的《夜的第七章》也讓聽者耳目一新!
“改編流行歌曲,算不得高明!”婁義倚著鋼琴依然是不服氣的對慕子童說道!
“噢!你還是不肯認輸啊!那你就來個高明的讓大家瞧瞧吧!”還沒等慕子童說話,站在慕子童身邊的天念便對著婁義諷刺道!
“誰輸誰贏,也不是你來定的!那要看大家的意思!”婁義看得出來,對於第二句的對決,其實圍觀聽眾並沒有一邊倒的支持慕子童,所以他才想要繼續第三局,意圖扳回來一局,畢竟先前他可是說了大話的!
“既然你不認輸,那就再來嘍!”慕子童倒是看都沒看婁義一眼,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圍觀者看到還有第三局的鬥琴,很多人也是起哄起來,畢竟不少人也都閒著無事,在這商場裡能夠看到一場高水平的鋼琴對決,他們自然是十分樂意的!
“來就來,誰怕誰!”婁義說完便又重新坐到了鋼琴前!
看到婁義又坐到了琴凳上,圍觀的人也都安靜了下來,等待著又一局精彩的鋼琴對決!
人群中也隻有慕子童的爸爸慕天歌臉上露出了猶豫,他是真的擔心再這樣待下去,他們三個會被一直追捕他們的部隊和警察發現,到時候彆說是慕子童心心念的黃河大鯉魚了,就是一頓簡單的湯水,恐怕也沒機會吃了!
婁義的雙手再次觸摸到了琴鍵,這一次他彈奏的曲子,在他剛剛彈奏一小節之後,慕天歌就知道了是哪一首曲子!當然這首曲子也是世界名曲,慕子童和方才的高中鋼琴老師嚴濤都第一時間聽了出來!
這一局婁義選擇演奏的作品是lisztliebestrauno3afts541李斯特作品541,降a大調《愛之夢》第三首!
絕對的世界名曲,而婁義選擇這首曲子的原因和上一首選擇《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原因是一樣的!因為他太清楚,和慕子童這個小孩比手速,他是絕對討不到一點便宜的!所以說,婁義選擇這首李斯特的《愛之夢》是相當明智的,但是婁義更加聰明的是,這首李斯特的《愛之夢》絕不是一首一般人理解的簡單曲子,這首曲子既有柔美的旋律,同時也有炫技的部分,所以也是需要極高的演奏技巧來支撐的,那麼婁義選擇彈奏這首曲子,也絕不會讓人覺得他在刻意回避與慕子童手速與技巧方麵的正麵硬扛!
事實也證明,婁義選擇的這首曲子是極聰明的!
婁義的演奏沒有明顯的瑕疵,音樂形象和樂曲的情感都被充分地展現,力度的強對比度,頻繁的轉調和離調,這些該有的炫技部分也是完成的還算不錯!愛的主題也確實感動了很多人,這其中也包括慕子童的爸爸慕天歌!
不可否認,婁義演奏的這首《愛之夢》第三首,讓慕天歌想起了曾經的美好,想起了他一直深愛著的慕晴,也就是慕子童的母親!
正如《愛之夢》第三首的題詩,弗萊裡格拉特的詩《愛吧》之中所言,慕天歌也想起了他曾經守在慕晴的墓前長久的哀訴,其中儘是無窮的悔恨與一生的不舍!
愛吧,能愛多久,
願愛多久就愛多久吧,
你守在墓前哀訴的時刻快要來到了。
你的心總得保持熾熱,保持眷戀,
隻要還有一顆心對你回報溫暖。
隻要有人對你披露真誠,
你就得儘你所能,教他時時快樂,
沒有片刻愁悶!
還願你守口如瓶嚴厲的言辭容易傷人。
天啊——
本來沒有什麼惡意,卻有人含淚分離。
弗萊裡格拉特是偉大的,他的文字充滿了低沉的情思和生死離彆的傷感!李斯特更是偉大的,他以樂曲的方式刻畫了沉浸在愛情夢幻之中的純潔,他用沁人心脾的樂曲詮釋了恬靜的詩意與無限的愛戀!
毫無疑問,婁義的演奏收獲了大家的掌聲,包括慕天歌和慕子童,而慕子童之所以鼓掌,更大的原因則是因為,這首《愛之夢》是慕天歌的鐘愛之曲!
“李斯特的《愛之夢》!很感謝你選擇演奏這首曲子,相信愛終會讓世人戰勝一切苦難!”在大家的掌聲還沒有完全落下,慕天歌便微笑著對還坐在琴凳上的婁義輕聲說道!
慕天歌已經好久沒有流露出這樣的微笑了,這讓站在一旁的慕子童也感到不可思議!看來婁義演奏的這首《愛之夢》無論彆人怎麼評價,至少他已經是贏得了慕天歌的好感!
“謝謝!”婁義從琴凳上站了起來,禮貌的對慕天歌點頭示意!
婁義至少現在心裡是清楚的,這個方才彈奏《veloa》的男人,在鋼琴演奏方麵定然也是一個高深莫測之人!即便他在慕天歌方才演奏完之後,為了讓慕子童上去演奏,對這個男人說了一句不夠禮貌的話!
“爸爸,你又來了啊!好長時間沒有傷春悲秋了啊,怎麼今天聽了一首曲子就又抑製不住了!還相信愛終會戰勝一切苦難!要我說,有愛在,人世間哪裡還有什麼苦難啊!”
慕子童當然知道是因為這首《愛之夢》勾起了爸爸對媽媽的思念,但是他還是故意對著慕天歌說出了這句話!
“唉,還是我大侄子說的對!既然愛那麼有用,哪兒還有什麼苦難啊!”天念看著天歌這會這般的矯情,也是不失時機的笑對著天歌調侃起來!
不過調侃歸調侃,單從慕天歌和慕子童二人的話語卻也能看得出來,慕子童的境界竟比慕天歌高了!就如六祖慧能大師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確實是比神秀大師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高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