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引人注目的是,隊伍中還有數百名東瀛少年,他們雖然年紀尚幼,但隊列整齊,眼神堅定,依稀可見幾分英武之氣。
朱元璋得知消息,龍顏大悅,竟是帶著太子朱標以及滿朝文武親自出城十裡相迎。
“哈哈哈,好!好!好!”
朱元璋看著眼前意氣風發的朱檀,連說了三個好字,眼角的皺紋仿佛都舒展開來。
朱檀翻身下馬,躬身行禮:
“兒臣不辱使命,幸不負父皇所托,如今東瀛已定,特來向父皇複命!”
“哈哈哈,老十啊,你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朱元璋扶起朱檀,上下打量了一番,欣慰地說道,“不錯,不錯,這才是我朱元璋的兒子!”
當夜,應天府皇宮,奉天殿內燈火通明,歌舞升平,一派喜慶祥和之景。
朱元璋高坐在龍椅之上,身旁是端莊賢淑的馬皇後。
太子朱標以及一眾皇子公主皆在列,眾人觥籌交錯,談笑風生。
“來來來,老十,你這次辛苦了,快,滿飲此杯!”朱元璋舉起酒杯,對著朱檀說道。
“謝父皇!”
朱檀接過酒杯,一飲而儘。
“老十,跟朕說說,這東瀛的風土人情,和咱們大明有何不同啊?”
朱元璋興致盎然,顯然對這位兒子帶回來的見聞十分感興趣。
“回父皇,”
朱檀放下酒杯,略作沉吟:
“東瀛之地,多山少地,物產遠不如我大明豐饒。”
“百姓生活也頗為清苦,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者比比皆是。不過……”
他頓了頓:
“東瀛人卻有一股子狠勁,悍不畏死,當年倭寇之患,著實讓我大明吃了不少苦頭。”
朱元璋冷哼一聲,顯然對當年的倭寇之患記憶猶新。“哼,若非他們屢屢犯我大明疆土,朕又豈會派兵征討?”
“父皇說的是。”
朱檀順著朱元璋的話說道:
“不過如今東瀛已定,兒臣在東瀛推行‘三六九等’之策,便是要徹底教化東瀛百姓,讓他們知曉我大明之威,不敢再起異心。”
“哦?‘三六九等’之策?說來聽聽。”朱元璋來了興趣。
“兒臣將東瀛百姓分為九等,上三等學習漢語,接受我大明文化,可享諸多特權;中三等則需繳納賦稅,為我大明提供勞役;下三等則為賤民,永世不得翻身。”
朱檀語氣平淡地說著,仿佛在說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朱標一直沉默不語,此時卻突然開口問道:
“十弟,這‘三六九等’之策,豈非將東瀛百姓分而治之,長此以往,他們心中定然怨恨,恐難長久啊。”
朱檀看了朱標一眼,嘴角勾起一絲玩味的笑意。
“大哥此言差矣,東瀛之地,民風彪悍,若不施以雷霆手段,如何讓他們心悅誠服?隻有讓他們明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道理,才能永絕後患。”
“嗯……”
朱元璋沉吟片刻,點頭道:
“老十言之有理,對待這些蠻夷之輩,就該恩威並施,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臣服。”
“父皇明鑒,”
朱檀不慌不忙地解釋道:
“兒臣此舉,並非是為了永久地將他們分門彆類,而是為了激勵他們學習上進。”
“隻要他們願意學習漢語,接受大明的文化,便有機會提升等級,享受更好的待遇。”
“如此一來,假以時日,東瀛便可徹底融入我大明文化圈,成為我大明的藩屬之國,再無後顧之憂!”
“好!說得好!”
朱元璋龍顏大悅:
“老十,你果然沒有辜負朕的期望,有勇有謀,將來必成大器!”
坐在一旁的太子朱標也舉起酒杯,對著朱檀說道:“十弟此次東瀛之行,立下如此大功,為兄敬你一杯!”
朱檀連忙舉杯回敬:
“大哥過譽了,這都是臣弟應該做的。”
朱標的目光在朱檀身上停留了片刻,嘴角帶著一絲意味不明的笑容,緩緩說道:
“十弟,你我兄弟多年,情同手足。父皇常年操勞國事,如今你回來了,可要好好為父皇分憂才是啊。”
朱檀心中一凜,他知道朱標這番話並非表麵上那樣簡單,但他不動聲色地答道:
“大哥說的是,臣弟定當竭儘全力,為父皇分憂,為大明效力。”
……
翌日清晨,金色的陽光灑滿了應天門前的廣場。
也照耀著廣場一側,新設立的“東瀛學堂”。
朱檀一身青色長袍,腰間佩著一枚白玉,更襯得他豐神俊朗,器宇軒昂。
他負手站在學堂門口。
看著陸陸續續走進學堂的東瀛少年,唇邊帶著一抹欣慰的笑意。
這些少年,大多不過十二三歲的年紀,被剃去了標誌性的月代頭,換上了大明的儒生裝扮。
雖然臉上還帶著些許不安和茫然,但他們的眼神中卻充滿了對新生活的渴望和對知識的求知欲。
“殿下,您設立的這個學堂,真是前無古人啊!”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學究走到朱檀身邊,捋著胡須,滿臉讚歎地說道:
“老朽教書育人幾十年,還是頭一次見到有皇子如此重視教化蠻夷之事,殿下真乃我大明之福啊!”
朱檀聞言,隻是淡淡一笑,道:
“先生過譽了,本王隻是希望他們能夠明白,唯有知識和文化,才能真正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
說罷,他抬腳走進了學堂。
學堂內,幾十名東瀛少年正襟危坐,聚精會神地聽著一位老先生講解《三字經》。
朗朗讀書聲回蕩在教室裡,如同悅耳的音符,敲擊著朱檀的心房。
然而,朱檀並不知道。
此時此刻,在金碧輝煌的奉天殿內,一場針對他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陛下,臣有本要奏!”
一位身著緋袍的大臣從隊列中走出,跪倒在金鑾殿上,高聲說道。
“準奏。”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威嚴的目光掃視著下方的大臣們。
“啟稟陛下,臣聽聞十殿下在城東設立了一所學堂,專門招收東瀛少年入學,教授他們我大明文化,此事實在是有辱斯文,還請陛下明鑒!”
那大臣義憤填膺地說道。
此言一出,頓時在朝堂上引起了一片嘩然。
一些思想保守的大臣紛紛附和,認為東瀛人乃蠻夷之輩,讓他們學習大明文化,簡直是玷汙了聖賢之道。
“陛下,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啊!”
一位老臣顫顫巍巍地站出來說道:
“東瀛人狼子野心,當年倭寇之患,至今仍曆曆在目。”
“如今讓他們學習我大明文化,豈不是養虎為患?若是讓他們學到了我大明的精髓,將來反過來對付我大明,那該如何是好?”
“是啊,陛下,此事關係重大,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啊!”本章完
:..cc0
..cc。..cc(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