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聞言,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起來。他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
隻是,他萬萬沒想到,父皇竟然會為了削弱士族,而拿整個天下的穩定作為賭注!
“殿下,陛下去了一趟山東,就同意了魯王殿下的製度。”
少詹事又拋出了一顆重磅炸彈,“這,對您有點不利啊。”
朱標猛地站起身,臉色鐵青,厲聲喝道:“住口!”
少詹事嚇得混身一顫,連忙跪倒在地,戰戰兢兢地說道:“殿下恕罪,臣……臣隻是擔心……”
“你擔心什麼?”
朱標怒氣衝衝地走到他麵前,“擔心我這個太子之位不保嗎?”
“殿下,臣萬萬不敢有此想法!”
少詹事連忙磕頭請罪,“臣隻是……”
“隻是什麼?”朱標逼問道。
“隻是……隻是擔心陛下會被魯王蒙蔽,做出錯誤的決定啊!”
少詹事壯著膽子說道:
“畢竟,魯王殿下年輕氣盛,做事容易衝動,若是這‘一條鞭法’在山東試行失敗,隻怕會動搖國本啊!”
朱標深吸一口氣,努力壓抑著心中的怒火。
他冷冷地盯著跪在地上的少詹事,一字一句地說道:
“你的意思是,父皇和十弟都被蒙蔽了,隻有你才看得清楚?”
少詹事嚇得魂飛魄散,連忙叩首道:
“殿下明鑒,臣絕無此意!臣隻是……”
“隻是什麼?隻是擔心你家主子我被比下去,擔心你家主子我坐不穩這太子之位?”
朱標怒極反笑,聲音裡卻透著一股森森寒意。
少詹事渾身顫抖,冷汗瞬間浸透了衣衫。
他明白,自己方才的言論已經觸怒了這位儲君,若是不想辦法補救,隻怕今日就要腦袋搬家了。
“殿下恕罪!臣對您的忠心,日月可鑒!臣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殿下,為了大明江山啊!”
少詹事聲淚俱下,拚命地為自己辯解。
“哦?為了我?為了大明江山?”
朱標冷哼一聲,居高臨下地看著他,“那你說說看,這‘一條鞭法’究竟有何危害,竟讓你如此驚慌失措?”
少詹事見朱標的態度有所鬆動,心中稍稍安定,連忙說道:
“殿下,這‘一條鞭法’看似公平,實際上卻是在挖大明的根基啊!”
“自古以來,我大明王朝都是以農為本,而士農工商,士紳乃是國家棟梁。”
“這‘一條鞭法’將田賦、徭役、雜稅全部合並,看似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實際上卻是將所有的負擔都壓在了士紳的身上!”
“那些豪強地主,哪個不是家財萬貫?他們多交些稅賦,自然不在話下。可那些中小地主,乃至是寒門士子,他們本就收入微薄,若是再要承擔如此沉重的賦稅,隻怕會家破人亡啊!”
少詹事越說越激動,仿佛已經看到了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景象:
“到時候,百姓們怨聲載道,士紳們離心離德,大明江山危矣!而殿下您,作為儲君,也會受到牽連啊!”
朱標沉默了。他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
隻是,他一直以來都將自己視為仁君,認為應該為百姓謀福祉,減輕他們的負擔。
而“一條鞭法”的推行,無疑是在損害士紳的利益,這讓他心中十分矛盾。
“殿下,臣知道您心懷百姓,不願加重他們的負擔。”
“可是,您想過沒有,若是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損害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啊!”
少詹事見朱標有所觸動,連忙趁熱打鐵,“古人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固然重要,但士紳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啊!”
朱標背著手,在書房裡來回踱步。
他眉頭緊鎖,顯然是在認真思考少詹事的話。
“殿下,您是未來的君王,您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係著大明的未來。”
“臣懇請殿下三思而後行,莫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雙眼啊!”
少詹事的話,如同一記記重錘,敲擊著朱標的心房。
他開始認真思考起“一條鞭法”可能帶來的後果,以及自己該如何應對。
“好了,你退下吧。”
朱標擺擺手,對著少詹事說道。
“是,殿下。”
少詹事戰戰兢兢地退出東宮,朱標獨自一人在書房內來回踱步。
他腦海裡不斷回響著少詹事的話,就如同魔音灌耳,揮之不去。
“殿下,這‘一條鞭法’看似公平,實際上卻是在挖大明的根基啊!”
朱標雖貴為太子,但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心懷仁義,不願看到百姓受苦,更不願看到國家動蕩。
可如今,他卻被夾在百姓與士紳之間,左右為難。
“難道真的要為了維護那些士紳的利益,而犧牲百姓的福祉嗎?”
朱標心中滿是苦澀。
一旦“一條鞭法”推行,勢必會觸動那些士紳的利益,甚至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彈。
“可若是不推行新法,長此以往,百姓的負擔隻會越來越重,最終隻會激起民變!”
“不行,我得去問問父皇!”
朱標猛地抬起頭。
……
朱元璋正在禦書房批閱奏折,見朱標神色凝重地走進來,便放下手中的朱筆,問道:
“標兒,可是有什麼煩心事?”
朱標躬身行禮,將少詹事方才的言論和自己的擔憂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聽完,並沒有立刻發表意見,而是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遠處巍峨的宮殿,沉默不語。
許久,他才緩緩開口道:
“標兒,你可知我為何要微服私訪山東?”
朱標一愣,搖了搖頭。
朱元璋轉過身,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這‘一條鞭法’事關重大,朕豈能輕易下結論?朕微服私訪,就是為了親眼看看這新法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朕去見了你十弟,說實話,朕心裡,還是有些意想不到。”
朱標聞言,頓時來了精神,連忙問道:“那父皇看到了什麼?”
朱元璋沉吟片刻,緩緩說道:
“朕看到,那些貧苦百姓在推行新法後,負擔確實減輕了不少,他們的臉上也多了幾分笑容。”
“鎮還看到,那些原本荒蕪的田地,如今也都被開墾出來,種上了莊稼。”
“這說明,‘一條鞭法’確實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朱標接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