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的爸在江上市沒待幾天,就回去了。據他說,是不放心家裡的地和養的雞鴨、貓狗。雖說兒子遠在千裡之外,看著張爸的操心勁兒,蘇妮父母也確實相信了,他一個人亦能自得其樂。
當然,私底下蘇妮父母仍是希望,未來張維和蘇妮真的結婚了,張爸也能來江上市居住。這樣,兩家子團圓,離孩子們近,方便相互照顧。
張維爸十分爽快,隻思考了幾分鐘,即答:“行,若真到了那時候,我就把老家的雞鴨都賣了、地轉租了,跑到這邊郊區繼續乾種植。我這個人閒不下來。再說了,我不樂意跟孩子住一起,我一個人習慣了。”
蘇妮的媽笑。
事實上,說“不樂意跟孩子住”,那都是借口。通過幾天的相處,蘇妮父母都看得出來,張維爸確是一心向著孩子的,如他自己所言,“沒啥彆的指望”,就盼著孩子好。
他之所以“一個人”,一則,是趁著自己能活動的時候,想繼續多做點事、多產生些剩餘價值,給孩子多攢幾個錢。二來,是怕打擾孩子的生活,畢竟,兩代人若真生活到一起,總有各種習慣上的不便。
父母的心,也唯有當父母的能切身體會。私底下,蘇妮爸媽聊天時,又何嘗沒達成過,若一方走了,剩下的一方便進養老院,不給孩子添麻煩的共識?
張維的爸爸也是一樣,他是農村的,退休之後不像蘇妮父母在城市的養老金高,他一把年紀種地,還思索著要承包魚塘,如此辛苦,不同樣是“不給孩子添麻煩”的想法嗎?
相同的見解與為子女的心,使得蘇妮與張維的家長,雙方產生了意識上的共振。於是不過短短幾日,他們就已經相處的非常愉快了。
這一日,蘇妮全家一塊兒送張維的爸爸上高鐵,臨進站的時候,張維爸突然從包裡拿出一個牛皮紙袋,塞給了蘇妮媽。
蘇妮媽心下一驚,然而,手觸到那裡頭硬硬的一遝,蘇媽立刻就知道——是錢。
遂趕緊往回退,卻被張爸死死地擋住,一邊又使勁抓住旁邊蘇爸的手,道:“兄弟、妹子,你們聽我說。你們養了那麼好的一個女兒,本來是可以找個條件更優秀的。好歹你們是大城市的,就是尋個門當戶對的,那也比我家張維強一百倍!
我兒子要啥沒啥,到如今還住在那農村的出租屋裡頭,雖說能夠自食其力了,但這比起給你家孩子幸福,還差著老遠。我是真的謝謝你們,能夠接納他、不嫌棄他。我這當爸的,無言感恩,這一點,就算是我的小小心意。
往後,這孩子還要勞你們照看,你們就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吧,有用得到的地方,你們儘管差遣,他若有做的不好的,你們該教訓、就教訓,不用顧及我的麵子。他要是敢辜負妮妮,不消你們動手,我親自來打斷他的腿!
行了,你們都回吧,我走啦。”
說完大步流星,進了站。
蘇妮媽拿著那沉沉的牛皮紙袋,不知道這是張爸辛苦了多久攢下的體己錢,掂著少說,也有3萬。
驀地竟有些哭笑不得,蘇妮媽想:這張維爸心也太大了,好歹咱們兩家人這是第一次見麵,坐在一塊兒,孩子們的事又沒定下來,他居然就把錢這麼送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