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音階狂潮!
浦海上個星期的白天最高氣溫接近三十度,周四周五下了兩天雨後才清涼下來,很可能是炎夏前的最後舒適了。
四零二教室裡,除了楊景行都是穿著兩件。不過明天何沛媛多半就能穿上那條隻花了三百多塊購買的原價近兩千雖然過季還略有瑕疵但依然很漂亮的裙子,因為這眼看都四點了,太陽還是衝破了雲層,照進了門窗緊閉的教室。
是感覺到有點悶還是要準備大動乾戈,龔曉玲解了衣袖扣子擼了擼。尤尚彥雖然時刻做筆記的架勢但更像搞服務的,這就去開窗。
一天就要過去,多少又後悔虛度了光陰的學子在抓緊亡羊補牢,北樓正是熱鬨的時候。大家平時抱怨在裝修四零二期間進行了整樓更換的所謂隔音玻璃效果很不明顯,可是一旦打開了窗戶,又會覺得還是挺能隔的,所以尤尚彥又關上了。
見尤尚彥又準備開空調,楊景行對他擺了擺手。
龔曉玲還沒囉嗦完第二樂章那個平平無奇的開頭“所以西方音樂家把倒影作為一種典型的技術手段去實現對音樂的探索和控製,而我們說什麼?陰陽、黑白、喜怒、生死,我們思考的是正反兩者之間的關係,從一種關係擴展到一陰一陽謂之道,對我們藝術工作者而言其實就是感物寄興,遷想妙得。”
算你能扯,大家仰視傾聽。
可能是看專家同行們沒怎麼點頭讚同,龔曉玲就再說明一遍“我對這個樂章的解讀會比第一樂章更主觀,不該說解讀,更多是感受和領略。”
胡教授捧場“龔教授講得很好,是一種啟發。”
衛教授也點頭“如果是從上下關係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樂章,更能見微知著。”
龔曉玲卻不知好歹“重要的不是角度,而是意蘊……”
衛教授連忙再點頭“我就是這個意思。”
龔曉玲偏要覺得彆人不懂“如果停留在技術欣賞層麵,就像我這樣……比如我看到一百八十二到一百九十二小節,剛開始我認為是變奏,感覺很有趣味性,多讀幾遍試彈一下之後感覺好像有什麼不對,再仔細看一看,啊,原來是兩聲部的上下行重合交叉,那一刻,我為自己的發現心花怒放更為作曲家的巧思拍手叫絕……但是我沒意識到,這種發現反而使得我落入窠臼。”
專家們好笑,作曲家就有點不好意思了。
“我用了一天時間才領悟,這其實是對關係的一種表現。”龔曉玲的神情其實有點驕傲“那麼當然,接下來應該有思考吧?”
賀宏垂舉手了“我們可以先說一說龔教授提到的這一部分。”
大家連連同意,還是賀副校長務實,光搞那些虛的講得再好聽有什麼用,最後還是要落實要彈出來才行呀,還是要一個一個音型慢慢分析。
“先聽龔教授講完吧。”李迎珍是幫女同胞講話嗎“我覺得講得很好,思路彆斷。”
倒又都同意。
“第一百九十五小節,其實是從一百九二小節就已經開始了……”龔曉玲要看譜子確認一下,搖起頭來“這就是需要帶著意蘊讀譜才能感受到的留白之美。如果我是演奏家,在彈這個三連音的同時,我的左手會在大字組黑鍵上輕輕撫過。”
雖然在座的幾乎都是會扯的,但這是不是太過了點呀?馮老頭是忍不下了“請龔教授說明。”
“有道理的。”衛教授尊重老資格,翻頁後把自己的樂譜端給隔壁用筆指劃“您看這裡,反過來之後就是從這裡開始……”
“對的,對的!”馮老頭又耿直起來“我沒注意。”
畢竟是一大把年紀的人了,李迎珍安慰一下“很容易的忽視的細節。”
“是我不仔細。”馮老頭邊說邊在自己譜子上補充。
龔曉玲倒有點過意不去“其實我最開始的判斷是出自主觀感受……自一百九十五小節開始出現的第三主題或者我們可以先稱之為副部主題,不管是什麼都很容易能劃分開,因為這條旋律的二十八個音有二十三個是重複的,非常明顯,甚至突兀,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疑問,作曲家想乾什麼呀?”
所有人都裝作還不知道。
“兩百零四小節……”龔曉玲深呼吸著溫柔了眼神更輕緩了音調“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但是據我所知從複調音樂誕生沒人這麼做過,我更願意相信有人做過,因為這裡並不複雜更不深奧,發生的所有事情都一目了然,我覺得應該很容易想到。”
“不複雜不深奧不等於簡單。”馮教授捧個場還是拆個台“很難模仿。”
專家們同意老資格,賀宏垂說明“我本來把這種形式在作曲係以作業的形式進行一次試驗征稿,龔教授的意見是先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