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真與王雙合兵攻破羨溪後,便興兵往建業而去,到橫江渡口時,早有周魴、黃淵領兵把守。
東吳二將,無論曹真、王雙如何叫罵,都堅守不出,曹真無奈之下隻能強攻。但周魴、黃淵苦苦支撐之下一直不能攻破。
曹操到了橫江與曹真彙合之後,便直接下令十幾萬大軍分做數批,輪流三麵強攻橫江渡,晝夜不停。這才破了橫江。
隨後十幾萬大軍浩浩蕩蕩渡過長江,包圍了建業城。不久,曹休與張遼、李典也攻破洞口,成功與曹操會師,共同包圍、攻打建業。
另一麵,夏侯惇則奉命領大軍十萬,來攻廬江,不過數日,便連破數縣,包圍了廬江城。
廬江太守本是徐盛,因孫劉交戰被派往荊州戰場,故而此時暫時以徐盛副將饒助代理。
饒助見夏侯惇兵馬眾多,哪裡敢出城交戰,便決心依靠高牆死守城池。
夏侯惇見狀,便直接下令大軍晝夜不停攻打廬江城,連續攻打了三日,曹軍留下了近萬屍體,卻依舊沒有攻破廬江。
無奈之下,夏侯惇隻能留下三萬人馬包圍廬江。自領六萬人馬,想要渡江攻打柴桑。
然而,就在夏侯惇渡長江之時,正好遇到順江而下前來支援的孫桓水軍。
“報,夏侯惇大軍正在渡江。”
“全軍加速,擊破夏侯惇!”
順流而下的孫桓,聽得來報,知夏侯惇大軍此時剛好半渡,不由得大喜,直接抓住戰機,向夏侯惇大軍殺去。
夏侯惇大軍措不及防之下,被孫桓殺得損傷無數,水軍更是被消滅近半。無奈之下,隻能退守江北。
孫桓獲勝後,見夏侯惇依舊勢大,便屯兵柴桑,一麵令人報與孫權,一麵與夏侯惇遙遙對峙。
同樣無奈的夏侯惇,此時也隻能同樣選擇一麵快馬報與曹操,一麵與孫桓隔江對峙。
……
江夏。
聽聞張紘回報劉備願意連和、再歸盟好的孫權不由大喜,便連忙下令讓陸遜、甘寧、朱桓、全綜退軍。
隨後孫權便好生接待陳震道“昔日背襲關將軍,全因曹賊挑撥,孤一時錯查,才釀成不睦。
今日孤欲與漢中王捐舊忿,永結盟好,並力破曹。望先生善言回奏。”
陳震聞言,慨然領諾。
次日,孫權送走陳震後。便起大軍數隊,往救江東六郡
第一隊,以周泰為左、韓當為右;
第二隊,以朱桓為左,全綜為右;
第三隊,以丁奉為左,朱然為右;
第四隊,以潘璋為左,馬忠為右;
第五隊,由陸遜統領。
又選甘寧為先鋒,領水軍精銳萬人先行。
孫權領其餘軍馬,隨後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