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人已經打聽到了。”
張揚帆眼前一亮問道“人在哪裡?”
“回先生,我們打聽到這人在琅琊境內,現在占山為王,手下估計有上千人。”
張揚帆皺起眉頭,他沒想到這個楊褚生竟然做起了山大王,不過想想也對,曾經就是山賊,靠打家劫舍迅速積累起財富,然後逃到這裡做個山大王也合情合理。
知道了此人的下落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時機,然後去殲滅他們就行了。
眼下他手下有兩千精兵,倒是也不怕他那一千人,更何況有鬼仆相助,到時也就都成為禦魂珠的養料罷了。
想到這給了這名手下十兩黃金,算是給他和負責打聽的人的一點報酬,那人接過銀子高興的離去了。
之後張揚帆找到李幼怡跟她說明情況,然後就吩咐下人們開始收拾東西,明日一早就離開徐州前往小沛。
徐州的生意也就交給掌櫃的們打理,定期派人來收銀子就可以了。
第二天一早出發,中午也就到了小沛,李幼怡這時才算放下心來,在徐州總歸是在彆人的地盤,難免有些不自在,如今終於到了自己的地盤行事自然是方便許多。
安頓好李幼怡張揚帆也該解決楊褚生的問題了,於是即刻點兵一千五讓田豫帶領前往琅琊,這次沒有帶葉天,畢竟打仗作戰還是田豫更合適,而小沛也需要人來鎮守,交給彆人也不放心,因此葉天就成了首選。
張揚帆不得不感慨自己還是人手太少了,能用的武將更是隻有田豫一人,而葉天最多就是個貼身護衛,他並沒有領兵打仗的能力。
第二日張揚帆就出發了,古時打仗糧草問題太難解決,因此張揚帆提前準備好了三日的糧食,所有人急速前進,隻用了兩天時間就到了琅琊境內。
與琅琊城內的官員說明來意,琅琊太守得知後一臉愁容。
張揚帆不禁疑惑起來問道“不知太守為何一副愁容。”
太守道“先生有所不知,這琅琊山並不受我等管轄,山上有一道觀,名為玄真觀。”
張揚帆瞬間想到他的文軒鬼仆就是來自這玄真觀,看來自己真的是與這玄真觀有淵源。
太守接著說道“那玄真觀掌管琅琊山,我等隻要染指琅琊山那必然遭到山上道士的報複,他們手段詭異,殺人更是無行,但是他們深受當地百姓愛戴,隻因他們能呼風喚雨,又常年生活在琅琊之巔,被百姓當作神仙看待。”
“那這麼說這琅琊山是上不得了?”
“自然是上不得,你可知這玄真觀創始人是誰?”太守賣了個關子。
張揚帆自然不知繼續問道“是誰。”
“張道陵,原本此人是在青城山一帶傳教,道名為‘天師道’又稱"正一盟威之道"名氣逐漸擴大,後來將傳道地向北方擴張,這才有了這琅琊山的玄真觀。”
“不是說這玄真觀已經存在幾百年了嗎?難道說這張道陵還沒死?”
“據說張道陵與天地同壽,如今早已不問世事,獨自修行去了,現在掌管玄真觀的是張道陵的孫子張魯。”
了解到這些張揚帆也算是知道了個大概,看來這琅琊山是沒那麼容易上去的了,而且似乎在百姓心中這琅琊山很受歡迎。
不過他們此行要找的楊褚生,隻是在琅琊山附近的山頭占山為王,不然他也不能在此地安然無恙這麼多年。
想明白這些也就不怕得罪這琅琊山上的人了,之後將部隊駐紮在山腳下一處密林中。
上山之前托太守準備些食物,畢竟總是在係統商城買還是有些貴的,處理好部隊的問題張揚帆便獨自一人上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