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科技真的好難啊!
次日上午,陸羽一行人前往水木大學。
看著坐在商務車前排玩手機的葛雲聰,陸羽忍不住問到
“你說你好歹也是雲漢科技的高管,走出去妥妥的技術大佬,出趟差,怎麼就那麼寒磣?”
葛雲聰回頭看看陸羽,又看看陸羽身邊的許程亮和周菁
“我應該多帶幾個程序猿?”
陸羽抬頭望著車頂,無言以對。
周菁忍不住說到“一個ceo,怎麼也該有工作秘書之類的吧?你總不能什麼事都自己做。”
葛雲聰大感詫異“工作秘書?具體是做什麼工作?”
周菁“安排你的工作行程,處理一些簡單的事物等等。”
葛雲聰更加疑惑“我天天不是寫代碼就是寫代碼,要不就是安排人寫代碼,需要嗎?”
周菁“……”
葛雲聰再接再厲“再說了,你說的那些工作,讓小靈做不是更好嗎,而且小靈還可以做的更多,永遠都不會出錯。”
周菁也抬頭望著車頂,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
到了水木大學校門口,周菁給李教授打了電話,沒過一會兒,李教授一行人到校門口來接陸羽等人。
陸羽笑著和李教授打招呼“又見麵了,李教授。”
李教授“哈哈,當時在展館交流的時候我就覺得你肯定不簡單,可我怎麼也想不到,如雷貫耳的雲漢科技會是你的公司,你可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陸羽“在各位學術泰鬥麵前,我可不敢自稱什麼真人,李教授你可彆給我帶高帽。”
隨後,李教授給陸羽介紹了同行的其他教授,都是參與過天機芯片研發具體工作的。
陸羽也一一同他們握手,不管此前是不是真的聽說過,反正先是一頓久仰之詞,再熟絡寒暄。
相互認識之後,一行人出發去類腦計算研究中心,參觀他們的芯片研究項目。
……
認真說起來,水木大學從12年開始,就瞄準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前沿,通過人才引進布局類腦計算。
在14年的時候,依托精儀係,成立了聯合七個院係的類腦計算研究中心,正式開展跨學科融合研究。
15年第一代天機芯片問世,芯片製程約為110納米,相當於隻是小樣,用於理論驗證。
17年研發了第二代天機芯片,具有高速度、高性能、低能耗的特點,製程縮小到28納米。
發展到現在,天機芯片相比於其他頂尖智能芯片,其功能更全,靈活性和擴展性更好,密度提升20,速度提高至少10倍,帶寬提高至少100倍。
當然,這些都不是陸羽看重的重點,陸羽看重的關鍵,在於天機芯片可以同時支持機器學習算法和現有類腦算法。
小靈身上用到很多新的類腦算法和神經網絡算法,市麵上根本沒有最相匹配的芯片,目前都是采購性能最優秀的芯片勉強使用。
如果能研發出最相匹配的智能芯片,小靈的算力無疑會提高很多。
這便是陸羽到水木大學來的目的。
……
參觀完芯片研發項目,陸羽和李教授一行人到了一間會議室,接下來便是要談合作事宜。
葛雲聰先是代表雲漢科技說了很多關於芯片的具體要求,並拿出一份詳細參數。
李教授等人都是常年從事研發工作,對這些參數再熟悉不過,皺眉看著文件,思考以他們的研發能力能否做到。
這些參數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文件中關於新類腦算法和神經網絡算法的概要描述。
李教授他們也算是見多識廣,對人工智能領域不敢說全部了如指掌,但大致的發展方向、算法類型等等還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但手中文件中的算法類型,完全超出了他們的認知範圍,有一些用前沿理論還能夠解釋得通,還有一些,完全就是摸不著頭腦。
這讓他們很難受,知道這些算法雲漢科技肯定是實現了,但不知道他們具體是怎麼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