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劉琦建功江左,又當如何是好?”蔡瑁問道。
“此事易爾!”蒯越沉聲說道“曹公將克河北,我等書信與曹公,讓其派遣將領率少量兵卒征討荊州,我等則有理由從江東調兵回防。劉琦缺少兵馬,則難在江東建功。”
劉備拉住劉琦,說道“備手下騎士還以利箭,給蔡瑁留下口舌,不便與其糾纏。今我等與蔡瑁已動刀兵,襄陽乃其經營多年之所,當回江東,從長計議。”
“軍師?”
聞言,劉琦勃然大怒,嗬斥說道“蔡瑁安敢如此,叔父隨琦麵見父親,必當嚴懲蔡瑁。”
蒯越歎息一聲,世事無常。本想將劉備調回來,卻不料劉琦也一同回來,又讓劉表看中了眼。還不如把他們放回去,省得影響他們的布置。
聞言,劉表歎了口氣,說道“伯瑋何故如此!大丈夫豈能心懷兒女之情,以荒廢大事。孫氏手握四郡,何言不成大患。且那曹操南下,若孫氏歸降曹操,我軍將腹背受敵。”
“什麼!”
蒯越所思不難理解,希望蔡瑁儘快掌握荊州兵權,即便與手握大軍的劉琦翻臉,他們也能無所畏懼。等待他們掌握好大權,劉表又病死了,他們直接恭迎曹操南下,讓曹操去對付劉琦、劉備二人。
“你還記得某呀!”蒯越冷笑說道“此前圍殺劉備,為何不與越知會一聲?”
望著如此誠懇的劉備,諸葛亮提裳下拜,肅然拜道“為圖將軍之誌,亮願效犬馬之勞。”
“諾!”
有了諸葛亮的指點,劉備回到襄陽,拜見身處府上的劉琦。
劉備扶起諸葛亮,大笑說道“得孔明相助,備當如魚得水也。”
趙雲看向風度翩翩的諸葛亮,頗是疑惑。
“好!”
“且亮素曉周易,近日夜觀天下,劉荊州雖患病在身,仍有數載光景。將軍當速取江左,待劉荊州病危之時,以精兵為依仗,表長公子為州牧,發兵入襄陽,爭奪荊州。”
劉琦踱步少許,說道“恐那蔡瑁、蒯越二人不願放我等輕易離開。”
劉備望著要拒絕自己的諸葛亮,再次下拜,誠懇說道“先生若不出山,何人助備成就大業,又何人助某興複漢室。先生有曠世奇才,當留名青史,方不負先生之能。”
“伯瑋欲居襄陽,則多住幾日,至於是否休兵一事,讓為父掂量一二。”劉表說道。
“子龍,此乃諸葛軍師,名亮,字孔明,號為臥龍。與備有救命之恩,你等當需禮遇。”劉備叮囑說道。
劉表看著孝順的兒子,一時間心軟,也不知道該怎麼評說,反而是遲疑了下來。
趙雲不似他人,行禮問好,說道“雲拜見軍師,感謝軍師救主公之恩,否則雲當失職也。”
罘罳後的侍女偷聽著父子二人的談話,見內容不妙,即刻向蔡夫人稟告內容。蔡夫人頗是恐慌,將內容又傳告蔡瑁、蒯越二人。
劉備指著趙雲,介紹說道“孔明,此乃趙子龍,常山人士。曾隨仲邈堅守彭澤城,入陣破敵,斬殺宋謙、黃蓋,驍勇異常,替備掌帳下騎卒。”
劉備看著如此著急的趙雲,笑道“幸得軍師相救,備幸免於難。”
“嗯!”
蔡氏府上,蔡瑁、蒯越二人對坐,商討劉琦這番言語的深意。
“父親,將士鏖戰一年,心有疲倦。可讓將士休整一年,琦也能服侍父親左右,待父親病愈,及將士休整完畢,繼而揮兵東進,破滅孫氏。”劉琦沉聲說道。
蔡瑁神情憂慮,說道“劉琦立有戰功,又得劉備輔佐。甚得姐夫寵愛,近日心生立劉琦為儲君之意。今若讓劉琦居住襄陽,專美於姐夫,討其歡心,恐仲璜無力與伯瑋抗衡。”
劉備得見坐在堂上的劉琦,一路小跑入內,著急說道“伯瑋,速救叔父一命。”
劉琦坐在榻上,麵露傷感,說道“父親患病在榻,兒不能服侍左右,且要遠行江東,心中不甚悲矣。琦以為我軍已奪豫章、廬陵二郡,江東已不成大患,不如罷兵休戰,命上將屯守豫章。讓琦留在襄陽,侍奉父親左右。”
劉備湊上前去,低聲說道“公子可麵見劉荊州言……,蔡瑁、蒯越二人必不敢相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