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帳下大軍覆沒,霍峻已無束縛,中原數千裡將可由他縱橫,而魏國僅守而不敢出戰。
劉曄長歎而不能答!
孫權所說的話,屬於是當下的戰場形勢了,孫權與王淩二人合軍十餘萬,用以鉗製霍峻兵馬。隨著孫權帳下主力兵敗,僅憑王淩注定是無法遏製霍峻。
“君走平州,不畏陛下懲處?”劉曄反駁道。
孫權惆悵而笑,說道“我堂弟孫奐任遼東太守,我今乘舟舸浮海至遼東,借其郡兵,足以降樂浪、玄菟、帶方、昌黎四郡。握有平州諸郡,中原動蕩不安,陛下安敢治罪與我!”
孫權當過短時間的君主,他深知無價值者最容易被放棄,有價值者可以被拉攏。即便當事人有罪,出於統戰價值,君主不敢輕易動手,唯有選擇政治妥協。
孫權若以敗軍之將歸國,毫無疑問會被曹叡治罪。但如果是以掌握平州諸郡的身份出現,隻要給曹叡一個台階下,孫權不僅不會被治罪,反而會委以他職。
“君可有思及未來之事?”劉曄問道。
孫權為自己倒了盞茶,笑道“無非是效公孫、趙佗之事爾!”
“我至平州,恭順中國,結交諸夷。如魏國覆沒,遣人向漢降表,以為藩屬之賓,為漢室臣妾。漢初平天下,自當以降服中國為先,安會起大軍伐我!”
“如漢有滅我之心,當可結交鮮卑,以為外援。遼東有遼澤之險,出塞千裡難得糧。我據兵於遼澤,鮮卑擊其後,足以敗其兵,可得數十載之安寢。”
說著,孫權看向劉曄,說道“我已在安樂海濱備好舟舸,不知君是否願隨權浮海至遼東,以避中原亂局。”
曹魏平遼東時,因孫權善曉水師,故以其為橫海將軍,配合曹彰,浮海取遼東。今孫權又任青州刺史,都督青、兗、徐三州軍事,手下自然有批水師。實力不如南漢,但用於渡海綽綽有餘。
劉曄聽著帳外的動靜,歎氣說道“以今下之形勢,曄安能不從將軍。就不知洛陽城中家眷,將如何是好?”
劉曄之語有兩層意思,一指當下無計可施的形勢,二指孫權在外持劍的侍從。畢竟劉曄在孫權身邊太久了,劉曄不隨行到遼東,孫權便不可能放過劉曄,唯有下手除之。
孫權放下手中的酒樽,說道“我急令人至洛陽,令你我家眷喬裝出城,陸至渤海,浮海達遼東。”
見孫權準備得當,劉曄已無話可說,拱手說道“願從將軍之命!”
“善!”
且不言孫權與孫瑜借平賊之名去征討壽光賊寇,實則乘船浮海至遼東割據。
霍峻出於安撫青齊士人為目的,將各部任務安排好後,與徐盛、蔣濟至鄭玄墓前祭拜。
鄭玄墓位於高密西北五十裡劉宗山下,霍峻領著漢軍文武諸僚以侯禮祭奠之。
鄭玄墓前,蔣濟親念祭文,霍峻帶頭參拜!
祭拜之後,鄭小同領著兩名老者來見霍峻,而老者們奉以酒肉來見霍峻。
“大司馬,諸老聞天兵至此,且深慕大司馬輔政安國之名,特上奉酒肉!”鄭小同說道。
霍峻扶起兩名老者,說道“今率兵北伐,軍士驚擾貴鄉。孤心不安,今又安敢受領酒食?”
“不然!”
滿頭白發的老人,說道“逆魏橫征暴斂,百姓皆怨。大司馬興仁義之師北伐,吊民伐罪,收齊歸漢,沐化齊民,皆大司馬之功矣!”
“望請大司馬滿飲此樽!”
見老者執意要敬酒,霍峻斂容肅然,欲伸手去端過酒樽。
但蔣濟卻走過來,低聲說道“都督為漢室之望,今不可亂飲酒水!”
霍峻看了眼歸降不久的鄭小同,端著酒樽,凜然道“孤處蘆葦之鄉,卻深聞鄭師之學。今身至高密,方得拜鄭師。孤以此樽代先帝與漢家諸士,酬謝鄭師立說著學之功!”
說著,霍峻揮臂將酒灑滿大地,鄭重而拜鄭玄墓。
繼而,霍峻將酒樽交予老者,笑道“老者心意,孤深領之。然孤有軍令,軍入青齊,不得擅取財物,不得驚擾鄉野,不可擅取牲口。”
老者敬佩而拜,說道“軍紀嚴密,天兵伐罪,何愁不破!”
“哈哈!”
霍峻歡喜而笑,吩咐說道“來人,為鄭公整修墳墓,以侯禮葬之,其錢財由孤出之。”
“多謝大司馬!”鄭小同欣喜而拜。
在這場政治作秀裡,大漢贏了青齊人心,霍峻獲取士人之名聲,鄭玄得到死後之榮,蓋是三贏之局麵。
“大人,斥候來報!”
霍範趨步而來,低聲問道“夏侯霸率軍退至臨淄,孫權前往安樂平叛,今當如何進軍?”
霍峻斂容而思,說道“臨淄為齊地之中,如能下之,平原、濟南、齊、樂安四郡將聞風而降。”
“今下不管孫權,大軍直取臨淄!”
“諾!”
(本章完)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