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內衛!
“此處不是京城,不是金鑾寶殿,你我用不著太拘謹,起來吧!像個老朋友一樣,把你知道的告訴朕。興許,朕還能饒你一次。”
德州的事情就引起皇帝的警惕,濟南時候差點動怒。等到了兗州,居然發生聲勢浩大的刺殺行動。
公孫劍都沒有和他計較,最多隻是去掉他一個官銜,李精白在山東仍是一方大員。
李精白很清楚,在皇帝麵前,坦白從寬。
去歲,山東多處水災,包括臨清。
此處雖有中國最大的糧倉,通過運河能夠運達很多地方,但是卻管理不善,庫存數量不及總數的十分之
哪怕這十分之一,多數糧食發黴不能食用,倉鼠更是到處亂跳。
李精白來到這裡,親自進庫房查看,知道自己要完蛋。
負責賑災的蘇茂相也到了,當時他還不是閣老,官職是戶部尚書。
兩人商量來商量去,實在沒有太好的辦法,隻能儘力籌措糧食,填補臨清倉庫的虧空。那些從京城運來的糧草,其實他倆沒敢動一分一毫,隻想著怎麼平穩的完成賑災任務,避免被陛下責罰、被朝野攻訐。
公孫劍聽他說完,“李大人,你至少有失察之罪吧?”
李精白承認,微臣的確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好。
吏治方麵,你看看濟南府的曆城縣令,那都是什麼水平?官員不考核的嗎?
還有兗州城內,什麼丐盜、土盜、兵盜,朕全忍了。怎麼還搞出來官盜?做官的被百姓說成盜賊,那得做多少缺德事?
臨清城這般繁華,你身為山東巡撫,準備怎麼管好它,讓臨清成為山東的名片,成為媲美北京、南京的大城市?
剛剛提起的糧倉,空了十之八九你不知道?到處都是倉鼠你不知道?發黴變質了不知道處理?
朕隻經過幾座城池,便發現這麼多問題,你這個山東巡撫怎麼當的?
李精白汗如雨下,全國的官員幾乎都是如此,但皇帝來山東了,發現你這麼多不足,那就得受著。
公孫劍明白他的僥幸心理,勸道“朕登基之後,李大人沒看出什麼不同嗎?”
李精白多聰明的人,怎能看不出。
“那你說說,拍馬屁的就不要提了。”
李精白點頭,認真說道“陛下真刀實槍的乾,與以往不同。”
其次,陛下不坐紫禁城,凡事親力親為,知道事情具體的樣子。
第三,陛下高瞻遠矚,這個不是拍馬屁,陛下考慮的方麵更多,考慮的更為深遠。
公孫劍算他對了,說道“你以為朕不知道天下官吏什麼德行?朕為什麼讓袁先生做這麼長時間的都禦史?又為什麼讓繼任的黃宗周加大對官員考核力度?”
正因為天下官員有了約定俗成的潛規則,正因為無數像你一樣的官員有了從眾、僥幸、懶散的心裡,大
明的江山才不能真正穩固,大周的子民才難得安寧。
公孫劍整天急得直跳腳,各種規章製度不斷頒發,新的改革層出不窮,但他自己忙活沒用,朝廷的精神需要貫徹到各級官府,直至每一名百姓。
為什麼非要搞吏治改革,公孫劍給每個官、每個吏發薪俸,而且漲了很多,讓他們以此就能生活的很富足。然後會提各種要求,你們必須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倉庫亂了要管,地方亂了要管,有壞人要抓,懂了嗎?
李精白怎會不懂,他隻是習慣了大周朝一成不變的官場生活,現在皇帝讓他們換一個活法,不願意換的全部滾蛋。
李精白深深的行禮,不是客套,不是害怕,這一次是真心的。
李精白回想,從小時候起,讀書是為了報效祖國,是為了黎民百姓,怎麼年紀越大越糊塗,壞事沒怎麼乾,好事也不摻和,這樣的官員有什麼用?
犯了這麼多錯誤,皇帝依然對他抱有希望,大周朝的吏治改革從山東開始,製定嚴格的考核細則,用新標準要求各級官吏,徹底改變整個山東的官場生態。
李精白對皇帝保證,給微臣一年時間,讓陛下看到完全不一樣的山東。
到時候,請陛下再次蒞臨,看看這片土地有多麼巨大的變化。
金婆回來,說柳蓮姑娘那邊已經搞定了,答應一會來她的茶館幫忙做針線活,到時候讓劉公子恰好闖入,兩人不就見上麵了嗎?
至於柳蓮姑娘是不是願意,兩人能不能好上,看劉公子的能耐,看彼此的造化。
公孫劍恍然驚道“你到底姓王還是姓金。”
婆子我姓金啊,從娘胎出來就姓金。
怎麼套路都一樣?和《金瓶梅》裡的細節好像。
公孫劍再想想,好像也有所不同,書裡有個矮矬窮的武大郎,這裡沒有。
不管是上官雲豹,還是劉文炳,都是富家子弟,檔次不同而已。
在書裡,是一個喂武大郎喝藥的故事。
在這裡,是兩個熱血青年決鬥獲取歡心的橋段。
劉文炳覺得,是爺們就要靠真本事。雖說小時候練的是水裡功夫,但最近一年來還是吃過見過,什麼樣的高手沒碰到過,倒也不怵上官雲豹。
所以昵?
所以我用不著使出卑鄙手段,完全可以公平公正的得到柳蓮姑娘。
公孫劍提醒他認真想想,你從街上抬頭那麼一瞅,愛情的種子深深埋下。人家姑娘在樓上知道嗎?甚至都沒有看見你。
還扯什麼公平公正,你是個特務頭子,乾得哪件事不在地麵以下?這麼說話符合你的人設嗎?
所以昵?
所以你必須事先見個麵,問一聲人家姑娘同意不。彆到時候打得頭破血流,缺條胳膊少條腿的回來,雖然獲勝了,人家不願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