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內衛!
大周內衛第1002章毛遂自薦這還隻是公孫劍要說的第一點,中心思想是鹽稅的重要性。
接下來是第二點,作為官府,我們竟然讓老百姓吃不起鹽,這是怎麼個意思?
三百文買一斤鹽,能吃多久?
三百文不是隨便哪個老百姓一個月就能賺到的。
也就是說,百姓們為了吃鹽花費巨大,鹽成了他們生活中非常奢侈的東西,由此帶來的惡果非常嚴重。
百姓吃不起官鹽,就會去買私鹽,哪怕冒著被杖責、被流放的危險。那麼,大周的鹽稅就少。
百姓吃的鹽太少,容易得好幾種疾病,身體不夠健康,影響大周朝的整體國民素質。
官鹽不咋地,私鹽成為人們重要的選擇,由此引發一整個產鹽、販鹽、賣鹽、吃鹽的黑暗鏈條,嚴重影響社會治安。
總之一句話,怎麼讓朝廷收到更多的鹽稅,怎麼讓老百姓吃得起好鹽,作為主管的官員,難道不應該認真思考一番嗎?
杜濱服了,每日看《大周日報》,有些事情不甚明了,今日當麵聽陛下教誨,真的是醍醐灌頂,微臣茅
塞頓開。陛下給微臣三天時間,一定拿出一份夠分量的奏疏,呈給陛下禦覽。
“那朕就在淮安府等你三天!”
公孫劍自從見到胖子嚴師台,又親眼目睹販私鹽的場景,愈發意識到鹽政的重要性。不管是大周朝一開始的“開中法”,還是現在的“綱鹽法”,他覺得無論怎麼改,都要用兩個標準來衡量。
第一,是否有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
第二,是否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筒稱,兩個有利於。
公孫劍有點羨慕徐弘基,身為國公,做著漕運總督的官,有自己好大一片地盤,還能連接北京與南京,大周朝的經濟命脈捏在你的手裡。
徐弘基與公孫劍相對而坐,兩人正在下棋。
聽到皇帝的話,他連忙辯解“陛下不要聽彆人亂說,微臣清潔廉政,不拿百姓一分一毫,從不貪腐的。”
公孫劍信你才怪,大周朝最有利潤的東西都要過你的手,想發財還不是分分鐘的事。
徐弘基下了一手棋,對公孫劍說“陛下,微臣心中有數,一定會看好這個家。”
公孫劍並不挑明,他和徐弘基的關係很微妙,外人未必能猜透。
在他登基之前,即將要入宮稱帝的時候,徐弘基在猶豫,不知該幫信王還是福王。
公孫劍沒有計較,登基後對他很是器重,並秘密交給他一個任務。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徐弘基在假裝那個失意者,對皇帝充滿了怨念。效果很不錯,不但福王主動來聯係,很多“誌同道合”的人以他為首。
徐弘基這個臥底越做越大,到最後做成了大boss,成了“失意者聯盟”的頭領。尤其是各路藩王被掃滅後,京城及附近剩下的暴動都是徐弘基指揮,也是徐弘基挖坑給他們跳,最後實現一網打儘的戰略目標。
事後,他在皇帝那裡立下大功,得到大周帝國最肥的一個差事。
與此同時,不知多少人罵他叛徒,罵他是個小人。
沒辦法,徐弘基乾的是臥底的活,挨罵是他應得的。
公孫劍感謝徐弘基出力,對於彈劾他的奏疏往往會置之不理,哪怕他在淮安做出些許壞事,也可以從輕發落。
徐弘基是個明白人,皇帝越是信任,他越是認真。
魏國公的頭銜在家族中傳承兩百餘年,他不能因為自己給終結了。
說起來,他貴為國公,家族兩百餘年的沉澱,無論是房產還是地產都有很多,生活非常的富足,有什麼道理為了多撈錢被人垢病?
因此,他非常讚同皇帝“高薪、養廉”的思路,在帝國財政上弄得清清楚楚,少一些潛規則,多一些光明磊落的事情。
公孫劍對他是放心的,所以才會直言,讓徐弘基看好大周的經濟命脈。
徐弘基說“大周不應該隻有一條命脈,最好有兩條,甚至更多。”
此話正好合乎公孫劍的想法,海運已經推行有段時間,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公孫劍的想法是多一條各地溝通的途徑,讓大運河不再那麼擁擠。但是直至現在,根據沿海各港口的數字顯示,海運隻是在平穩增長,與大運河的貨運量相比仍然不是一個數量級。
公孫劍和徐弘基都清楚海運的重要性,最差他也是大運河運輸的備份,能夠形成兩條南北交流的大動脈。
公孫劍還有更深層次的想法,他的最終目標是大航海,是去海上與紅毛番子、佛郎機人爭霸,如果自己的沿海都沒幾艘船,民間完全沒有出去看看的意願,這個宏大的想法不可能實現。
公孫劍在江南搞紡織,在兗州挖煤礦,在順義皇莊搞發明,這是為工業大革命的誕生做準備。
他要開展海運,已經開放了多處港口,意味著大周朝“海禁”政策的終結。
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周朝會兩條腿走路,河運與海運將撐起雄偉的軀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