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書閻鳴泰問“陛下認為,女真韃子要發起進攻?”
公孫劍沒有發話,?小承宗是政壇老手,在遼東主政多年,他太了解女真人了。
皇太極是個陰謀家,他派出範文程談判是假,迷惑我們的視線是真。陛下之所以找個借口打發範文程回去,目的是穩住賊首皇太極,儘量拖延他們進攻的時間。
公孫劍沒有談具體內容,因為沒法達成一致。作為皇帝,一些事情不方便表態。
如果照女真人的說法,雙方以山海關為界,山海關外全是他們的,明國每年給他們進貢糧食和金銀。
如果站在大周的立場,女真歸還沈陽、遼陽等諸座城池,他們退回赫圖阿拉的老家,賞賜女真大汗一個隨便什麼衛“指揮使”的官銜,老老實實做大周帝國的隨從。
雙方的訴求相差懸殊,大周朝寧願每年耗費幾百萬軍費,也不願退守山海關。女真人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基業,在他們認為的“盛京城”建造了皇家宮殿,又怎會舍得放棄。
因此,這注定是一場沒有結果的談判。
公孫劍在範文程麵前沒說什麼,但是讓太監王承恩傳了小道消息。在得到範文程的巨額賄賂以後,王承恩偷偷告訴範文程,大周朝遷徙百姓,重金裝備軍隊,每年的軍費開支大的驚人,雖然在開辟新的稅賦通道,又有駐守東南方的鄭芝龍支持,朝廷的稅賦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他的潛台詞是告訴範文程,大周朝對女真的圍困代價極大,不止是關寧鐵騎和東江軍的軍費,還有駐守天津、登州、萊州的後備力量,以及極為繁瑣的錢糧供應。
大周朝裁撤邊軍和各省營軍,遷徙並安置大量的軍戶、邊民,又要用錢物拉攏科爾沁和朝鮮,同時還在東南邊的夷州、西南方的雲貴、西邊的青海同時有戰事,據說陝西、甘肅的旱災加重,陝西、河南的鼠患仍沒有根除。
簡單些說,大周朝同樣很疲憊,存在與女真議和的可能。
王承恩的目的是讓範文程帶句話,告訴皇太極,隻要你們誠意足夠大,大周朝願意和你們談一談。
退到山海關不可能,雙方以大淩河為界還是靠譜的。你想要大周的錢糧和金銀,這個不可能,但是開馬市做貿易可以商談。
公孫劍不顧將要生產的古靈兒,跑到京城開這次重要的會議,源於女真人很快會有行動。
範文程得到王承恩的暗示,但他未必能說服皇太極。
公孫劍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如果皇太極今天就發動進攻,會選擇進攻哪裡,我們該如何防範?
小承宗乾脆利索的稟告“有糧食的地方!”
哪裡能搶到急需的糧食,女真人會優先進攻哪裡。
那麼,寧遠城、錦州城危險大不大?
大家認為不大,女真人在堅城麵前無能為力,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已反複證明。除非他們是有足夠強大的內應,否則麵對兩座堅城無計可施。朝廷隻需下一道命令,讓兩座城池進入戰備狀態,避免堡壘被內部攻破,加強周圍的巡邏,城池之外的據點必要時焚毀糧食和器械,隻要做到堅壁清野,女真的進犯大軍便會傷亡慘重。
除此之外還有儲存大量糧食的覺華島,現在是夏季,女真人進犯要通過大海,明軍在海上占據絕對優勢,根本不用擔心。
這樣說起來,女真進攻南麵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他們北麵是無邊的荒野,隻剩東西兩個方向。
向西是科爾沁人和內嘻爾喀,前者是大周的盟友,裝備了最新式的迅雷槍,女真相對更強大,但是科爾沁有大周做盟友,可以在後麵牽製,雙方打起來一定會曠日持久,不符合女真方麵速戰速勝的謀劃。
後者所剩的力量不大,公孫劍已派兩批使者前往交涉,希望他們能學習察哈爾的林丹汗,遷徙到大周的土地過幸福的生活。內嘻爾喀的首領們很有骨氣,至今沒有表態。
內嘻爾喀的結局早已注定,如果沒有大周的幫襯,他們或者被女真滅掉,或者被科爾沁滅掉。如果還有第三個選擇,隻能是向西遷徙,到察哈爾人原本放牧的區域,或者更西麵遙遠的地方。
大家思來想去,女真對付大周朝和科爾泌都很費勁。那麼,答案昭然若揭,如果女真人不犯傻,他們最
佳的選擇是向東。
東江軍人數不多,戰鬥力比不上女真鐵騎。
朝鮮的軍隊慫包,從日本人幾十年前豐臣秀吉發動的進犯,直到前不久女真二貝勒阿敏的大兵壓境,朝鮮人幾乎沒有反抗之力。
更大的原因是朝鮮有糧食,女真人的進攻以戰養戰,在朝鮮境內努力的搶一把,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該來的差不多都來了。
京營八部之中,第八是察哈爾部,在粆圖和岱青統領下正在平定青海。
第三部是擴建後的神機營,結合車陣與新型武器後,這是一支完全現代化的隊伍,目前被派去陝西,平定零星發生的叛亂。
第五部的秦兵正在河南維持秩序,統領孫傳庭暫時趕不回來。
此外在兩衛之中,勇衛營一半的將士留在淮安府,防備海鰵幫破壞鹽政改革。
會議現場,成熟些的將領有盧象升、虎大威、賀人龍、袁崇煥、周遇吉、黃得功,年輕一代的吳三桂、曹變蛟、左良玉也躋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