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內衛!
形勢很明顯,女真在追求速勝,朝鮮國已經被打怕了,去年二貝勒阿敏進攻的時候,他們幾乎是一潰千裡,僅靠毛文龍帶著東江軍苦苦支撐。
如今一年過去,朝鮮是大周的忠實仆從,但軍隊仍沒有戰鬥力。
毛文龍成了東麵的保護神,唯有他才有希望擋住女真。
副將陳繼盛問道“將軍,軍隊已集結完畢,我等何時出發?”
毛文龍沒有立即下達命令,在於他沒有摸清女真的突襲,在兩路大軍攻陷城池之後,他們接下來會如何?
陳繼盛又提醒道“前不久袁督師的信中,是否有安排?”
毛文龍點頭,袁可立和皇帝的推測一樣,預料女真如果進攻會首選東麵,毛文龍和他的朝鮮盟友將會迎戰女真主力。
袁可立已經告訴他辦法,並囑咐決不能對彆人說。
因為,那個辦法很不厚道。
袁可立清醒的意識到,讓女真取得勝利沒什麼。但如果能拖住他們,讓女真陷入朝鮮戰場沒法抽身,這才是大周朝能夠取得的更大勝利。
因此,袁可立建議毛文龍不要輕易的決戰,應該充分發揮水路優勢,攻擊小股的女真騎兵,堅持皇帝曾說過的“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十六字基本方針,隻要讓女真人始終有後顧之憂,他們便不能迅速的打趴朝鮮。
切記!切記!不要輕易的正麵決戰。
毛文龍沒有搞清楚敵軍動向,並沒有輕易的出動軍隊。袁督師已經告訴他了,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不要管朝鮮人是否水深火熱,隻為最終的勝利準備。
為什麼這封信不能外傳,主要是擔心朝鮮人看了寒心。
其實也不能怪袁可立,毛文龍加上朝鮮軍隊,在正麵仍然不是女真鐵騎的對手。
曆史上朝鮮曾經出過精銳軍隊,但最近幾十年的朝鮮國力疲弱,要不是大周幫忙,他們很多年前已經被豐臣秀吉派出的隊伍占領。這幾年對女真作戰更是不堪一擊,甚至連守城都守不住,已經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豬隊友。
毛文龍騷擾女真騎兵,便是給朝鮮減負,如果到時候還是保不住城池,保不住國都,隻能怨自己不爭
氣。
前方有快船駛來,帶來女真最新的動向,濟爾哈朗的兩萬軍隊在攻取鐵山後,已經直奔朝鮮國都的方向而去。另一路三萬軍隊由皇太極親自統領,占據義州後駐紮下來,留下至少五千人守城,剩下的人緩緩向我皮島前進。
毛文龍感歎,皇太極太瞧得起我們東江軍了。
濟爾哈朗兩萬人便想攻取朝鮮國都,未免有些看不起人。
皇太極守在義州,保證自己有個基地,然後率主力來皮島決戰,這擺明是對東江軍很忌憚,想著畢其功於一役。
皮島遠離岸邊,東江軍這邊大小船隻幾百艘,女真人拿什麼攻打?
毛文龍完全可以避而不戰,先拖住皇太極的前進步伐,不信朝鮮人連兩萬女真人都對付不了。
薊遼總督袁可立老當益壯,他從未像今天這般興奮。
皇太極率五萬大軍東出,那老巢還能有多少守衛?
作為“老狐狸”級彆的人物,袁可立很清楚皇太極的套路,他玩的仍是十幾年前薩爾滸之戰的套路任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皇太極期望集中力量快速打敗東江軍和朝鮮,先解除來自東麵的威脅。然後會揮師向西,與大周朝決一勝負。
袁可立沒有急著直搗沈陽,他派出滿桂、趙率教、何可綱、吳襄、祖大壽等多路人馬,分彆進攻大淩河以西的所有被敵方控製的要塞、堡壘,首先完成任務的第一步,那就是將女真人徹底趕出這片區域。
任務完成的很順利,因為兵力不足,女真主動放棄了多處堡壘,仍有人堅守的也很快被打敗,袁可立達成目標隻用五天時間。
接下來,他要實施行動的第二步,那就是派出船隊控製大淩河,並在河上修建浮橋,供隊伍來往通行。
這是一招典型的“不知進,先知退”,給大周軍隊想好了退路,避免被人切斷歸途後全軍覆沒。
完成這項工作後,袁可立信心滿滿,讓關寧鐵騎和步兵緩緩推進,隨軍的還有紅夷大炮和虎蹲炮,始終保持戰鬥陣型,想著穩紮穩打先立於不敗之地。
手下將領不理解,性情耿直的祖大壽過來問“督師,兵貴神速,趁著女真主力不在,我軍輕騎偷襲,奪了他的沈陽城如何?”
吳襄附和道“祖將軍說的有道理,要是等皇太極率主力返回,我軍的優勢便沒有了。”
袁可立並沒有同意,他承認此刻兵臨沈陽城,很大概率會捅了皇太極的老巢。
但是他沒有冒險,原因是大周朝不需要冒險,隻要按部就班的對陣,就一定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論國力,大周朝強出太多,女真人卻吃不上飯。
論軍力,大周可以損失幾萬人,女真少了這麼多人會完蛋。
袁可立坐擁強大後盾,從一開始便是穩紮穩打,雖不至於取得大勝,卻也能避免大敗。哪怕是皇太極率領主力來了,他的軍隊仍可有一戰之力,而且後路都在自己手裡,想退軍也是可以的。
更關鍵的,所有人都建議偷襲沈陽,袁可立卻堅持拿下遼陽。
理由很筒單,遼陽更近,沈陽太遠。
如果放棄遼陽進攻沈陽,很可能被人斷了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