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內衛!
大周內衛第1043章挑動造反祖大壽問“國公這是何意?”
“並無他意,你有攻城器械,我有軍卒,你我聯手破城,功勞算兩位將軍的。”
粆圖表明態度,不是來搶你的軍功。但是,請將雲梯、衝車、大炮貢獻出來,我軍的兵卒負責攻城,待城破後功勞歸你。這樣一來,察哈爾軍得到急需的東西,將軍有了戰功,皇帝那邊也高興,如此完美的結局不是我等共同期盼的嗎?
吳襄給祖大壽使眼色,可以同意了,我們沒彆的路。
祖大壽一直提防察哈爾人搶功,沒想到人家如此大度,根本不和她在乎。
這等胸襟,這種格局,祖大壽自愧不如。
粆圖怕他拒絕,再次退了一步,說道“我軍可參照袁督師攻克遼陽,由察哈爾軍佯攻,兩位將軍帶領所部偷襲其它位置得手,如何?”
祖大壽再不答應說不過去了,人家情願做你的助手,讓攻入城池的榮耀加在你身上,還想怎麼著?天底下有幾個人這般幫忙的?
祖大壽握住粆圖的手,雙手搖晃了幾下,很顯然在最近連受打擊的情況下,居然還有粆圖這等實在人爭著搶著幫忙。
他倒不是握手,現在還沒有這個禮儀,隻是壓抑著激動表達謝意。
送信的人到了,傳達皇帝的旨意。
因為是軍營,皇帝特許可以站著接旨。
聖旨上說,沈陽城外一戰雖傷亡慘重,卻能與之死戰而不退,無論是察哈爾軍還是關寧軍都表現的不
錯。現如今,皇太極暫時偃旗息鼓,我軍恰好要抓住這個時機,儘早攻下沈陽城,讓皇太極無家可歸。
聖旨命令,祖大壽為帥,統領吳襄部、察哈爾軍共同攻城。
粆圖很佩服皇帝敏銳的覺察,似乎是看透了祖大壽的心中想法,給他統帥權,讓他放心的進攻,用攻克沈陽的戰功抵消前麵犯過的錯誤。
粆圖並不擔心察哈爾軍被利用,皇帝雖然讓他聽命於祖大壽,卻僅僅在攻取沈陽城這件事情上,不涉其
它。
大戰一觸即發,明軍並非最好的狀態,城內已經常見人吃人的慘狀,三天後的沈陽是什麼樣子的,皇太極會不會趕回來救援,到時候孰勝孰敗,一切都還是未知。
同樣的戰術第二次使用,察哈爾軍的進攻讓城內守兵非常吃力,當他們全力以赴的抵抗時,另一側的祖大壽和吳襄發動進攻,成功的攀登城牆,發起一場近身肉搏戰。
沈陽城內沒有太多女真守兵,而且他們已經忍饑挨餓很久,戰鬥力較之往常降低了許多。
城門開了,祖大壽騎馬到了街頭,他看見倒在地上女真軍卒的屍首,也看到家家戶戶緊閉的房門。
有軍卒惡狠狠的踢開一家,卻發現主人已經死去有幾天。不是因為戰亂,而是餓死的。
祖大壽直奔沈陽城內的“皇宮”,按照皇帝此前在信上提起的,他要保全皇太極及女真貴族的家眷。
一方麵,祖大壽開始寫奏疏報捷。另一方麵,他命令把軍糧分給百姓,以及沈陽皇宮裡住的那些女人們。
吳襄對他說,總算不用死了,我等二人要感激察哈爾人的幫助。
可不是嘛,要不是粆圖和岱青的鼎力相助,他倆無論如何也打不進沈陽城。
吳襄感歎,“我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今想來悔之晚矣!”
祖大壽也不得不承認,“相比於察哈爾,身為漢人,卻行雞鳴狗盜之事,我祖大壽愧疚啊!”
“因我等離去,導致袁督師的伏擊失敗,數千軍中兄弟受此連累。遼陽之戰,兩方勢均力敵,正是因為我等不在,方才造成損失慘重。”
祖大壽也說,“圍住沈陽,若是早早攻打,也不至於貽誤戰機,導致後來被皇太極襲擊,還是我等之過錯。”
再看人家察哈爾軍,身為異民族,卻講究信義,奪取青海後交由大周朝統治,並協助出、台長期穩固統治的辦法。等粆圖和岱青率軍抵達沈陽,二話不說就去進攻,沒有任何小肚雞腸的算計。
這是何等的胸襟,察哈爾人尚且如此,祖大壽與吳襄能不羞愧嗎?
等到封鎖“沈陽皇宮”,安置好城內百姓,祖大壽和吳襄到了城門口,他倆光著膀子,後背插了荊條,跪在地上等著皇帝前來。
公孫劍是第二天方才抵達的,既然沈陽繼遼陽之後歸了大周,從戰略角度考慮,他們再加把勁,便能將女真趕出這片區域,以前的營寨便不再需要。
在城門口,他看到跪地認錯的祖大壽和吳襄。
公孫劍沒有理會,徑直走了過去,隻是吩咐身邊的王承恩,讓他們準備好了進城來見。
公孫劍選擇直奔皇宮,他要坐一坐皇太極的龍椅,嘗試下與紫禁城的是否相同。
剛坐下沒多久,王承恩稟告,祖大壽和吳襄來了。
“進來吧!”
兩人還是光著膀子,背著荊條,這是戰國時期廉頗見藺相如的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