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陽之戰,在沈陽之戰,女真人沒有使用火炮,源於他們為了行軍速度根本沒帶。但毛文龍給大周朝釀成的損失已經形成,這讓他背負很大的罪過。
毛文龍一直在看祖大壽和吳襄,這倆人的行徑直接和背叛差不多,最終攻克了女真的老巢,也算是將功贖過,至少逃過了死罪。
其實,毛文龍多慮了,他指揮作戰不當,管理隊伍不嚴,這些都是他的過失。但是在皇帝眼裡,祖大壽的行為是嚴重的道德問題,而毛文龍頂多是能力問題。
毛文龍雖然接到皇帝的旨意,心中仍然揣揣不安,於是他很快整軍備戰,聯合朝鮮軍隊,以及來自登萊、山東的援軍,迅速的向東進發,連續攻克女真多座堡壘。
連續的勝利讓他信心倍增,軍隊士氣大漲。今日麵對孤山堡,他大膽的喊話,要在堡內吃午飯。結果隻用了一個上午,便順利的攻克,毛文龍完成了預定的任務。
就在他洋洋自得,命令軍卒清掃戰場的時候,心中還在盤算下一步的進軍計劃。
大軍要在孤山堡休整半日,明日用飯後立即前進,直奔赫圖阿拉的方向。祖大壽能攻克女真的國都,毛文龍要刨了女真的祖墳。
此時,突然間有了“敵襲”的警報聲,哨探的軍卒縱馬奔回,大聲喊著“軸子來了!”
韃子來了又如何?這一路上不都是打韃子嗎?
毛文龍站得高,突然間傻眼了,來的不是一般的韃子,而是漫山遍野,少說上萬人的隊伍。
完蛋,他又一次遇到女真鐵騎的主力,皇太極親自統領的軍隊。
毛文龍不敢大意,連忙組織人員抵抗。
結果很不理想,戰爭還沒有打起來,朝鮮軍隊先行向後撤了。
毛文龍見狀大怒,卻見朝鮮的將軍還在,這隻是軍卒們自發的反應。
毛文龍覺得,這便是皇帝經常提起的“豬隊友”,幫不上什麼忙,竟扯後腿。
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朝鮮軍隊的潰敗,直接導致臨近的山東兵後撤。
眼看著一場大潰敗又要出現,毛文龍見勢不妙隻能當機立斷,命令身邊的東江軍和登萊軍進入孤山堡,依托堡壘防禦女真騎兵的衝擊。
毛文龍矗立在高處,他的視野裡皇太極出現了,騎著一匹棕色的戰馬。
女真人丟棄了國都,身邊的軍卒僅剩萬餘,當大家認為他隻能向赫圖阿拉後退的時候,皇太極卻反其道而行之。
他心中很清楚,即便是山窮水儘,還是要做最後的掙紮。
誰都可以投降,唯獨他皇太極不可以。
一個以天下大業為己任的人,一個以征服天下為目標的軍事統帥,絕不能輕易言敗。
大雪終究會落下,遼東會天寒地凍,讓你們這些明國人喘氣都變得困難。
皇太極堅信,隻有堅持下去,才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他身邊的軍事力量已經嚴重萎縮,但他不能停止腳步。原因在兩方麵,首先是敵人在不停的進逼,終究會把他的生存空間壓縮殆儘,或者將他趕進北麵更為荒涼的深山老林。
另一方麵更實際,皇太極沒飯吃,沒有兵源補充,隻能四處攻打,才能搶來飯吃,搶到降兵。
這是皇太極的無奈之舉,麵對毛文龍統領的軍隊時,又一次輕鬆取得了勝利。
高處的毛文龍很沮喪,他不止看見了耀武揚威的皇太極,還看到了已經投敵的尚可喜幾人。
如果東江軍沒有經曆那場慘敗,毛文龍自信還能一戰。
現在的皇太極僅剩萬餘人,但自己這邊好不到哪去。看著人多,結果朝鮮軍和山東軍先退了,還被女真追殺了一陣,搶奪走不少戰利品。
剩下的人龜縮在孤山堡內,依靠地形暫時擋住女真騎兵。
皇太極不急著發動進攻,他在分發戰利品,讓手下軍卒先吃飽,然後再考慮要不要包圍毛文龍。
毛文龍不能退,隻要撤退,便會大概率演變成潰敗。
他同樣深知,如果被皇太極包圍,軍中攜帶的糧食最多支撐十日,十日後麵臨絕境。
但毛文龍不認為皇太極會一直圍著,因為女真人的處境更為艱難,他們同樣沒吃的,也穿不暖和。
皇太極總能做出讓人出乎預料的事,毛文龍認為他不會包圍,他恰恰做了,女真軍隊在短暫的調整之後,分批出動將孤山堡圍了個結結實實。
隻要毛文龍敢派軍隊出來,他們都會迅速的圍攏攻擊。
毛文龍望著天空的方向,長歎一口氣,不會又一次倒在女真人的手下吧?
當時大周軍隊四處出擊,皇太極誰都不打,唯獨來打他的東江軍。
為此,皇太極早早做了安排,讓尚可喜等三人臨陣投敵,打了毛文龍一個措手不及。
時間過去這麼久,當皇太極窮困潦倒的時候,選定的目標還是毛文龍。
作為一名深入敵後,開創大片革命根據地的一代名將,毛文龍感覺非常的窩囊。
一直以來,他為東江軍打抱不平,認為戰鬥力強於關寧軍,還專門給皇帝上奏疏,彙報東江軍麵臨的五件不平事。
後來,皇帝讓他裁軍到兩萬,還將他的兒子毛承祿帶走,這多少讓毛文龍有點不服氣,一心想證明東江軍對大周王朝的重要性。
這一次戰役讓東江軍原形畢露,他們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
今天被困在這裡,毛文龍很可能迎來一場敗仗,甚至是全軍覆沒。
為了東江軍的榮耀,為了自己的一世英雄,毛文龍暗下決心,一定不能再丟人了。
毛文龍在孤山堡被圍的消息很快傳來,衝出來的軍卒被帶到皇帝麵前。
“韃子大概有一萬多人,領頭的是他們的頭領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