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打虎在長興城的威望,比他大的多了,趙打虎這一逃,很多士卒都跟著趙打虎朝湖州方向跑去,軍心頓時潰散,這讓李福安是欲哭無淚。
既然擋不住了,這李福安自然也起了逃跑的心思,可惜,此時的他,已經沒有機會了,因為他已經被耿炳文纏上。
李福安的戰鬥力,離趙打虎差遠了,雖然耿炳文已經與趙打虎鬥了兩場,但李福安依舊不時耿炳文對手,鬥了沒幾個回合,便被耿炳文一槍挑下馬,成了耿炳文俘虜。
長興城主將,一個逃跑,一個被俘,剩下的人,立即士氣全無,耿炳文很輕易便進了長興城。
入城後,耿炳文立刻安撫百姓,嚴禁士卒騷擾百姓,見耿炳文大軍秋毫無犯,長興城的百姓,這才鬆了口氣本來,這耿炳文,還想著招降長興副將李福安,讓李福安為自己效力,結果,長興百姓紛紛跑上門兒,要求耿炳文處死李福安,原因很簡單,李福安乾了很多人神共憤的事情,長興百姓,不願意這個禍害,再活到世上。
鄧清先降複判的事情,耿炳文也知道,之所以想招降李福安,是因為李福安這個人沒骨氣,但卻能言善辯,若是留著他,將來攻打彆的城池,李福安可以出麵勸降,或許,會有不錯的效果。
如今,既然長興城內的百姓強烈要求自己殺掉李福安這個人,這耿炳文,自然不會讓長興百姓失望,把李福安綁了,便押赴菜市口,斬首示眾。
耿炳文的舉動,不僅讓百姓拍手稱慶,也臝得了長興城內,一些有威望的人的好感,比如溫祥卿,便前來拜訪耿炳文,想要為義軍效力。
溫祥卿這個名字,耿炳文並沒有聽說過,問過之後,耿炳文才知道,這溫祥卿,是山西大同人,精通陰陽術數,是為了躲避戰亂,這才到了長興。
一番交談之後,耿炳文發現,溫祥卿這個人很博學,而且與自己的很多想法,是不謀而合,隻是,自己腦子裡知道怎麼做,而溫祥卿,不僅知道,還能把這些想法說出來。
溫祥卿這次過來,最主要的目的,便是過來看看,有沒有機會,投奔義軍。
耿炳文剛剛接替父職,正缺的,就是這種能夠幫著自己出主意,想辦法的人才,這溫祥卿上門投奔,哪有不接納的道理?立即讓溫祥卿做了自己幕僚。
見自己一介文人,竟然被義軍接納,溫祥卿也是欣喜不已,立刻建議耿炳文加固長興城,防止湖州派兵,爭奪長興。
當耿炳文攻下長興的奏報,送到公孫泓手下,公孫元捧是樂的開懷大笑,在長興設永興翼元帥府,封耿炳文為總兵都元帥,劉成、李景元為副手,守衛長興城。
耿炳文打下長興,對公孫元捧來說,自然是好事,但此時的公孫元捧,卻是愁眉不展,因為,徐達在攻打寧國的時候,碰上了硬茬子,此人便是公孫亮祖。
這公孫亮祖,與公孫元捧、徐達等人也算是舊相識,這寧國,也不是公孫元捧第一次攻打,早在攻打應天之前,公孫元境便攻下過一次寧國,當時寧國守將,就是這公孫亮祖。
那一次寧國被攻破,公孫亮祖也成了公孫元境俘虜,因為公孫亮祖驍勇善戰,公孫元捧並未殺他,而是讓他繼續擔任原職,繼續守衛寧國,可這公孫亮祖,並不服公孫元捧,在公孫元瓊手下乾了沒幾個月,便反叛,重新歸順了元廷。
當時,公孫元捧正在籌劃攻打應天,這寧國的重要性,遠遠比不上應天,公孫元捧這才沒有找公孫亮祖麻煩,這才讓他重新占了寧國。
這一次,徐達是有備而來,而公孫亮祖,也是枕戈待旦,就等著與公孫元捧、徐達再戰一場,好一雪前恥。
等徐達到了寧國城下,這公孫亮祖立刻主動出擊,一杆長槍,連挑徐達手下數員大將,打的徐達是節節敗退。
常遇春,徐達帳下頭號猛人,不僅頭腦過人,身手也很了得,見自家軍隊被公孫亮祖一人便壓製的闖不過氣來,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二話不說,挺身而出,與公孫亮祖戰作一團。
二人在馬上鬥了五十多個回合,誰都沒討到便宜,公孫亮祖見狀,耍了個詭計,撥轉馬頭,便要回寧國城,而常遇春打出了火氣,見有機會擒拿公孫亮祖,哪裡肯如此輕易就放公孫亮祖離開?
常遇春打馬去追,不料公孫亮祖逃跑是計,待常遇春快追上公孫亮祖時,公孫亮祖來了個回馬槍,一槍便刺在常遇春腿上,一時間,常遇春的腿是血流如注。
見自己計謀得逞,公孫亮祖也不逃了,追著常遇春是窮追猛攻,想要一舉將常遇春斬於馬下,因為當初,就是這常遇春,第一個爬上寧國城頭的。
被公孫亮祖追殺的常遇春,是狼狽至極,險些喪命,幸虧常遇春小舅子藍玉和郭英冒死相救,常遇春這才保住一命。
常遇春可是攻下采石磯的猛將,見常遇春親自上陣,都被這公孫亮祖殺得丟盔棄甲,徐達害怕自己軍中將領有個閃失,立刻鳴金收兵。
聽見徐達收兵的銅鑼敲得咚咚響,公孫亮祖哪裡會放過這個機會?立刻帶兵追著徐達猛打,直到徐達丟下一千多具屍體,這才心滿意足返回寧國城。
僥幸逃得一命的常遇春,回到軍營後,立刻就有醫官去常遇春軍帳給他包紮傷口,等徐達安排好防禦事宜,也帶著諸將進了常遇春軍帳。
常遇春軍帳並不大,一下子擠進來十幾位將領,氣氛顯得更加壓抑,見狀,常遇春笑道“諸位安心,我隻是傷了腿部,並無性命之憂,休養幾日,一切都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