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公孫劍這麼說,徐達樂了,公孫劍是他徒弟,雖然武功練的很一般,在戰場上廝殺,算不得一員猛將,讓徐達有些失望,但要說到計謀,徐達對自己這位徒弟,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徐達說完,公孫亮祖也插口道“公孫劍啊,說到底,你也是武將,就彆學那些文官,說話說半截,故作高深了,趕緊的,打下泰州,咱們還要繼續向前推進呢。
彆跟我說,你不知道你父親這次圖謀的是什麼,若是耗的時間太長,將士們疲憊了,那就真要铩羽而歸了。”
聞言,公孫劍苦笑道“元帥,公孫將軍,不是小子在這裡故作高深啊,是您二位,不讓人把話說完啊!
過幾日,不就是三陽節了嗎?我覺得,可以在這個時候,設個圈套。
這將士出征在外,又沒有戰事兒,不應該好好慶祝慶祝?是不是應該卸甲,鬆快幾天?”
聞言,公孫亮祖嗬嗬笑道“小子,這招兒恐怕行不通吧?這史彥忠又不是傻子?兩軍對峙,大軍狂歡,隻要有腦子的人,都不會這麼乾吧?這是將軍乾的事兒嗎?
況且,咱們的大軍,是史彥忠的數倍,恐怕就是將士卸甲,這史彥忠也不敢出城偷襲吧?”
“嗯,公孫將軍說的沒錯,咱們大軍是史彥忠數倍,這史彥忠自然不敢偷襲,若是咱們把大軍帶走呢?若是咱們留在泰州城下的大軍,還沒有泰州城內多,您覺得,這史彥忠會不會偷襲?”
說到這裡,徐達已經明白了公孫劍的想法,笑著道“公孫劍,你的意思是,咱們把大軍派出去,埋伏在附近,然後,我在軍中,與將士們狂歡,這泰州城外,必有史彥忠密探,若他們探得情報,必定告訴史彥忠,若能殺掉我,必是大功一件,這史彥忠,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說到這裡,徐達心動了,但湯和卻站出來,表示反對,對徐達道“這個辦法,確實有可能把史彥忠誘出來,但實在是太冒險了,我認為,此計不妥!
元帥是我大軍主心骨,若是有個閃失,對咱義軍的影響極大,甚至這二十萬大軍,都有可能灰飛煙滅,咱們萬萬不可冒險行事啊!”
聽了這話,徐達擺擺手道“湯和,你這話言重了,在坐的諸位都是統禦一方的大將,即便我有個閃失,你們把將士平安帶回去還是沒有問題的。
我覺得,公孫劍這個法子,還是值得一試的,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若是犧牲一人的性命,能攻破這泰州城,也是值的,況且,又不是真的讓你們離開泰州城下,隻要給我留下足夠兵馬,堅持到你們前來救援,還是沒有問題的。
這事兒,就這麼定吧,我就拿自己當誘餌,試試看能不能把史彥忠這個老狐狸騙出城來。”
說罷,徐達又道“諸位,你們各率一隊人馬,離開泰州,等我號令,若史彥忠上當,即刻前來援救。”見徐達心意已決,眾將隻能拱手應諾,出了軍帳。
很快,常遇春、公孫亮祖、湯和、公孫劍,便各率一隊人馬,相繼離開了泰州,雖然“遮遮掩掩”但如此大隊人馬徹底,還是被泰州密諜發現。
很快,史彥忠便知道了這一情況,對於徐達的做法,史彥忠有些疑惑,照密探的說法,這徐達,把大部分人馬,都分散出去,留下泰州城下的人馬,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如此一來,徐達如何與自己抗衡?就不怕自己出城,滅了他?
就在史彥忠猜測徐達這樣做的意圖時,他又收到密諜稟報,說是徐達又令將士卸甲,大肆慶祝三陽節,是熱鬨非凡。
收到這一係列情報,史彥忠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這徐達,分兵去攻彆處了,自己留在泰州,隻是為了牽製自己,而卸甲慶祝三陽節,隻是一種假象,用來迷惑自己,好牽製住泰州守軍。
雖然心裡有了答案,但史彥忠為人謹慎,依舊不敢大意,生怕徐達這是誘敵之計,目的便是為了騙自己出城。
越想,史彥忠就越是心癢難耐,雖然徐達可能是計,但眼下,泰州城下的應天義軍,確實兵力不多,若自己襲營,極有可能一舉擒拿徐達,解了這泰州之圍,可若是計,這泰州淪陷,那自己的罪過,可就大了,將來回了姑蘇,沒法兒跟張士誠交代啊!
想了良久,史彥忠還是沒能壓製住心中的好奇,決定試探一下徐達軍營的虛實,於是,史彥忠把自己的兒子史義叫到了自己身邊,對史義道“徐達大營的情況,這幾日在城頭,你也看到了,我覺得,這徐達,是故意為之,目的就是吸引泰州城內的兵力,給其他攻城的人做掩護。
若是如此,咱們死守泰州城就沒有意義,其他地方被攻破,咱們獨獨守著一個泰州,又有何意義?
如今,徐達大軍在咱泰州城下放浪形骸,你假扮使者,假意去與徐達商議泰州城歸降之事,去見徐達,順便看看,這徐達大軍,是真正慶祝,還是計謀。”
聽了史彥忠這話,史義心中是百般不願,雖說這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但曆史上死在敵對陣營的使者也不在少數,去徐達軍營,徐達會不會趁機看了自己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