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內衛!
寫完信,公孫文忠便去找公孫亮祖,商議攻打杭州的事情,這杭州守將,名叫潘原明,是張士誠老部下,與張士誠一樣,都是鹽徒出身,但與張士誠不同的是,這潘原明,卻是一位心係百姓的好官,在杭州百姓心中,有著不錯的口碑。
而且,杭州城內兵多將廣,而且物資極其豐富,若這潘原明鐵了心要守杭州城,對於公孫文忠來說,必定是一場艱難的大戰,困難程度,恐怕不亞於徐達攻打湖州城。
與公孫亮祖等人討論一番之後,公孫文忠最終決定,招降潘原明,信,寫的很有水平“您固守城池,是受了吳王之命,但救撫杭州百姓,亦是您這個浙江行省平章該乾的事情,如今,天兵如雷霆之勢,所擋者,無不如嗇粉。
聽聞將軍是仁德之人,所過之處,連百姓雞犬都不肯騷擾,如今王師到來,何不帶著杭州百姓,歸順我應天義軍?”
派人將招降信送到潘原明手上,其實公孫文忠並沒有抱多大希望,畢竟,張士誠能讓潘原明掌管整個浙江,足以說明,這潘原明,是張士誠心腹,若是一封信,就能讓潘原明投降,那就太小看張士誠的這些老兄弟了。
之所以要派人去勸降潘原明,主要是看看,在潘原明心中,這百姓和張士誠,哪個更重要一些,在決定自己攻打杭州的策略。
但令公孫文忠沒有想到的是,在信送出去的第二天,潘原明便派使者到了公孫文忠軍營之前,與公孫文忠商討歸降事宜。
此事兒,讓公孫文忠有些摸不著頭腦,但看到潘原明的使者把當初殺害胡大海等人的苗人叛將蔣英、劉震賊黨帶到公孫文忠麵前時,就由不得公孫文忠不信。
蔣英、劉震二人,雖然戰力一般,但在苗兵中,卻有著極高威望,若這二人被殺,苗兵很可能就此反叛,潘原明把這二人送來,可以說是誠意滿滿啊,可公孫文忠,卻總是覺得,此事兒,是如此的不真實。
這潘原明,就這樣降了?
等恍如夢中的公孫文忠,在眾將簇擁下,進了杭州城,看到杭州城內已經被潘原明封存的府庫、公孫糧,公孫文忠這才回過神來,杭州城,真的就這樣歸順自己了。
既然杭州不動刀兵,便歸順自己,那公孫文忠,自然不會在杭州城內胡作非為,而且,張士誠經營杭州多年,若想讓杭州百姓真心歸順自己,就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杭州百姓覺得,自己在應天義軍的統治下,比跟著張士誠要好。
所以,進入杭州城的公孫文忠,很小心,為了做到秋毫無犯,嚴禁軍中士卒離開隊伍,恰巧一個士卒要去找杭州百姓借鍋做飯,被逮了個正著,不由分說,被公孫文忠砍了腦袋。
拿下杭州,公孫文忠立刻給公孫元捧去信,問公孫元捧杭州如何安排,等公孫文忠的信送出去,公孫元捧關於謝三、謝五的處置方法,也有了回信。
看完公孫元捧的信,公孫文忠發愁了,公孫元境對此事兒,是一點兒麵子都不給自己,信中直截了當的說,謝三謝五當初跟著謝再興反叛,是應天義軍叛徒,殺之!
得知公孫元捧要殺謝三謝五,公孫文忠有些不解,拉住送信的使者不讓走,趕緊給公孫元捧寫信回複道“如今應天義軍,正征討天下,若是此時殺降,恐怕,此後,再無人敢降。
謝三、謝五雖然可恨,但為了大局著想,希望父親能放這二人一命。”
沒幾天,公孫元捧便回複了公孫文忠,對於潘原明,獻出城池,有功於應天義軍,著其繼續擔任浙江行省平章一職,苗人叛將蔣英、劉震賊黨,殺了祭奠胡大海,至於謝三、謝五……公孫泓的回複,沒有絲毫變化,應天義軍叛徒,殺之!
見公孫元捧鐵了心要殺謝三、謝五,公孫文忠無奈,隻能背上背信棄義罵名,下令將謝三、謝五以及他們的家眷,推出營門斬首。
公孫文忠攻下杭州城時,張士信帶著的人馬,也到了湖州城附近,就駐紮在皂林屯,等待戰機。
見張士信再次帶著十萬大軍攻來,徐達麵色有些凝重,單單一個張士信或者李伯升,他都不怕,怕隻怕這張士信與李伯升例外夾擊,到時候若腹背受敵,大軍很可能會潰敗,想到此處,徐達立刻召集眾將,商討對策。
待跟眾將說明情況,徐達便沉聲道“如今,李伯升固守湖州,張士信又帶著大軍前來,咱們形勢,並不樂觀,若想拿下湖州城,必須先擊敗張士信。可有人願意走一趟皂林屯,把這張士信給除掉?”
徐達說完,常遇春便笑道“元帥,這事兒,我來辦,在東阡我三千人便能打的這張士信丟盔棄甲,這一次,張士信在遇到我,恐怕,也討不到便宜。”
聞言,徐達沉聲道“常遇春,你英勇善戰我知道,但你要記得一點,這張士信雖然領兵作戰的能力一般,但為人狡黠,詭計百出,千萬千萬小心。
上一次你擊敗張士信,是因為這張士信大意了,此次前去,恐怕就沒有這麼好運氣了,這張士信,一定會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你千萬要小心,莫要大意失荊州,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