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讀物!
夏柯言再遇見陳慎,是在四天後的大學同學聚會。這幾天好像做了一個渾渾噩噩的夢,每天在辦公桌前從早坐到晚,心裡是空的,大腦是空的。同事的嬉笑聊天從很遠的地方傳來又消失,她還要跟著笑,附和,頭也不抬,心裡在說和我有什麼關係呢。
顧笑堅持拉著她去同學聚會“你看看自己什麼樣子,魂丟了?不管怎麼了也就當是散心好不好?能不能有點我們校團委主秘的樣子?不來,沒人幫你解釋,反正我不說。”
夏柯言被顧笑挽著胳膊進飯店包間,她第一眼就看見桌邊站著的陳慎,兩人慌忙錯開目光。大家起哄“小兩口看來是拌嘴了,還分開到場,看來咱們的份子錢可以等一段時間了。”“怎麼?加班,還不能晚到了?”顧笑瞪眼,高聲絕對壓製哄笑“這麼想交錢,來來來,我先幫你們存著,定投理財產品,到期了三七分。”
眾人嘻嘻哈哈地坐下點菜,夏柯言稍微整理好表情,環顧四周,很多同學都認不出來,不僅是西裝革履成熟了,更多的是一種說不上來的氣場。
同學開始都很客氣,觥籌交錯間,漸漸放開些,好戲這才開始。夏柯言旁邊兩個男生一個是e(私募)一個是vc(風投),兩人自然聊起最近的一二級市場交易。做行研關注點基本是一些熱門板塊,新基建,消費,醫藥,油氣,港股,新能源。最近政策變化反映在大盤上是震蕩下挫,成交額下降,vix走高,可見投資者觀望情緒重,真正能勾兌到l的隻有其中門檻高的幾個。搞e的感歎,估值模型做的再好現在這種市場風格下根本說服不了募資。也罷,我們做行研的也就是打怪升級,過兩三年血厚了才能說往上走。你一句我一句,一通分析,夏柯言像學生一樣在旁邊豎著耳朵聽。對麵在討論創業板盤麵兩極分化,和醫藥板相較哪個更值得近期短投,美股新能源走勢對a股新能源的溢出效應,還有兩位研究部的同學,直接從回歸模型聊到擇時的回撤率。
夏柯言發現隻有自己還活在離大學畢業不遠的後來,在風花雪月和穩定的朝九晚五裡自以為是。歲月靜好?努力工作?井底之蛙麵對一小片天的自我陶醉而已。愛情不過是一場荒唐的鬨劇;事業,那份數據分析工具還停留在excel的工作也配叫事業?說出來怕是要笑死在座各位。夏柯言的生活建立在兩大人生幻覺上狗屁不是的工作和自high到頭一場空的感情。
曾經成績商賽都不如她的同學,已經在用一種她完全不懂的語言暢所欲言。她本人還像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咿呀學語的同時為老師的誇獎和小紅花沾沾自喜。夏柯言從來沒想過,一個人的工作環境會對成長速度產生如此巨大的降維打擊。金融業工作,說白了是用口才和智商換自己想要的所有。口才越好,對市場越敏銳,數據技術越出色,獲得的絕不隻是資產,地位,更多的是一覽眾山小的快意自由。這種覺悟也不過來自她研究生時的見識。吃老本吃到現在已經捉襟見肘,夏柯言突然看到現實她現在腦子空空,早就與金融市場交易嚴重脫節。
這意味著什麼?銀行市場緊縮,業務量收緊,眼見每月各部門任務不減反增,工資提成卻勉強維持,寅吃卯糧。如果裁員,裁的就是她這種把自己變成完全適配這個大機器某個特定部位的流水線零件——她沒有任何特彆的地方,任何一個應屆生熟悉崗位特定的業務後都可以複刻她的成果,甚至比她業績還優秀。從這隻大機器拆下來,機器運轉不誤,她卻像已經凝固焊死的鋼筋水泥,早已確定成一種隻適配於原單位的形態模式,難以安插進其它係統。這個模式可能是她的思維,表達,為人處事,團隊合作不管是什麼,一定是她在職業生涯的死刑。
這幾年,並不全是裹足不前,貪圖安逸。剛從美國回來的時候也是躊躇滿誌,每天看fancialtis,上彭博跟進市場動態,但是身邊極少有討論的人,大部分時間是聊聊自家孩子,買房買車,單位八卦。害怕被孤立,所以她也加入進去,後來那些東西她也不怎麼看了,畢竟隻是裝飾性的愛好。人大多是這樣,用不上的東西不學也行,用的時候再學也來得及。這話是沒錯,可是她不想隻做一個“人”,一個無所謂的“人”!現在回想起這些年行內給發的榮譽證書,“勞動模範”、“積極上進獎”,不過是她承擔了部門大部分重活雜活委曲求全得來的,像讓她安於這口井的一遝符咒,簡直是諷刺到極點!
聚會快結束的時候,她看見幾個同學互相交換名片,是的,真正身處於這場遊戲競技的人無論何時何地大腦都在運轉如何為自己創造機會。自己連名片都沒有!她攥緊提包。
生活扇了她兩記響亮的耳光。明知道井要被填,她當然拚了命也要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