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雲的寺院裡,很早以前收有一名叫做記戒的和尚,俗名惠昌援,為淮上市臨淮縣人氏。
因惠昌援剃度之前留有汙跡,曾在擔任過一所小學語文教師期間,先是誘汙了一名女生,幸好有一位在縣裡做了要官的姓邱親戚從中周旋,所以並沒有問罪。
惠昌援這個親戚,便是時任臨淮縣的主要領導,後又調任恩源集團擔任紀監組長的邱明清。
但後來,惠昌援劣品難改,卻又因為與教導主任的妻子偷情敗露,懼怕被其家人報複,才索性投奔到九華山出家避禍。
惠昌援有一遠房大姨在齊雲山太素上清宮修道,即是慈儀的小師妹靜塵道長,便是因她托了關係才得入了佛門。
靜塵曾聽了有淮上市的鄉親來訪中說過,惠昌援多有品行不端之事,四方聲討不斷。但耐不住他苦苦央求,定要出家為僧,隻好親往慧雲所在的寺院拜帖,給著遠方的外甥尋一個落腳避難之處。
慧雲與妙玉發生齷齪,這是後來之事。之前,他與靜塵之間的相處,還算得上來往友好。
挨不過靜塵的麵子,且又見到惠昌援濃眉豹目,齒麵清朗,預料將來定有一番大為,慧雲大和尚便收了惠昌援留在寺院裡。
在聽了靜塵對惠昌援以往的秉實介紹後,慧雲隻盼他痛改前非,大徹大悟,能牢記寺院的清規戒律,所以為惠昌援起了“記戒”這個僧號。
初期的幾年,惠昌援還算規矩老實。
他記憶力極強,幾近於過目不忘,九華山上舉辦的和尚誦經大賽,他往往拔得頭籌。也曾代表九華山眾多僧院,去了河南少林寺參加佛學文化係列賽事,屢有斬獲,並被留下來習武一年。
相貌不俗,能文能武,聰明善辯,且書讀百家。這是慧雲對記戒和尚的評語,覺得自家的僧臉,因收了記戒這個出眾徒弟,倍是添光。
但是天長日久,惠昌援以為有功於寺院,變得越來越不本分。先是被發現經常泡在尼姑堆裡,不斷做出輕佻之舉,後又被人看到偷偷出沒於旅遊景區的小飯店裡,粘葷黏酒,多是臉上紅撲撲的一身醉態。
慧雲見得記戒仗著自己的聰明,逐日放肆,漸生厭惡之心。
那天,慧雲與妙玉起了爭執,回到寺院裡情緒煩躁。路過夥房,聞得一股邪味,內有喧嘩之聲。進了夥房去看,原是記戒帶了一幫小和尚,以為他這天中午定是在彆家之處用膳,所以煮了一鍋狗肉。
慧雲勃然大怒,操起麵杖見人就打,嚇得眾和尚四散而逃。
聯想到因是和尚為何隻能吃素,不可吃葷?自己適才被妙玉羞辱了一番,如今自家寺院裡居然就有僧徒大口吃肉,覺得都是因為記戒,才帶壞了一班徒弟。
他於是心下,對著介紹記戒來到寺院的靜塵女道長也憤憤不平起來,心想這靜塵道姑原也不是個好東西,故意弄了惠昌援這個不三不四的玩賴之徒來氣他。
然而這件事情還不算完。
過後不久,寺院裡被一位山貨商人找上來問罪,原是記戒和尚竟與他那老板娘長期勾搭,故而前來向慧雲告狀。
慧雲見到記戒惡性不改,屢次勾引有夫之婦,十足的一個穢僧,於是堅決不予容留,當即將惠昌援除了名,轟出寺院。
惠昌援在九華山一帶做過樵夫、竹匠,也為山農種過茶樹,遊蕩多日之後,還是去找了他那遠方大姨,齊雲山太素上清宮的靜塵道長。
靜塵早已聽到了九華山那邊傳過來的消息,對惠昌援種種不端多有耳聞,因而如何這遠方外甥頗為躊躇,便找了妙玉商量如何是好?
妙玉一是感激靜塵在師父那裡舉薦,她才到來齊雲山做了太素上清宮的住持,二是因為她與慧雲久有解不開的芥蒂,心中不服,斷定那和尚一貫沽名釣譽,心念狹窄,定是無能好徒弟。
她於是明知惠昌援是犯有戒規被慧雲開除,卻偏要收留下來給他看看。
不過,這妙玉對惠昌援畢竟還是心中留有警惕,隻讓他暫做了宮院的守門人,不得進入大殿和後院,也沒有為他加入道籍,且待以觀後效。
齊雲山,乃與四川青城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並驅的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又與周邊的黃山、九華山,三山攜肩毗鄰,素以幽深奇險、深不可測為稱,被清朝乾隆皇帝讚以“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