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孽緣!
第十三章、屠戶高家
高誌剛的先祖是開屠宰鋪的。
鄉間流傳屠宰牲口過多會殃及後代子孫萬代,造下冤孽業障。到曾祖這代開始注重子女教育,於是從高誌剛的祖父高登州開始,其父就開始給孩子們請先生學文化。其讀書寫字的能力成為他一生的重要技能和驕傲,他以此成為寨內紅白喜事的座上客,書寫對聯和記記賬簿,還備受寨內人尊敬。家中兄弟排行第二,人稱“高家二相公”。
想當年,二本鬼子入侵到了縣城,城南棉花行薑老板的獨生女因怕遭鬼子踐踏選擇下嫁離縣城很遠的秦寨高家,高家二相公成了不二人選,薑家女兒帶上豐厚嫁妝悄悄嫁進了秦寨高家,成為了其改善門第觀念的一股清流,子女一定要讀書識字。她一生生了四個孩子,因後來家庭貧困潦倒,救治不及時,長子出生幾天就夭折了,公公高大明白是家中第二個孩子,第三個孩子活不到兩歲也沒了,最後一個女兒在全家驚悸和喜悅中幸運地活下來。薑氏因自小讀書有文化有教養,由原本嬌生慣養的優渥生活一下子淪落到寒門屠戶的兒媳婦的受奴役的處境,自身肩不能扛,不善勞動被全家人看不起,每天鬱鬱寡歡,後來兒子又娶了王秀英,這個潑辣霸氣的兒媳婦,早晚大罵,朝夕小吵,心臟病由輕到重,後來一聽到兒媳婦的罵聲就暈厥,多次住進醫院,更是被兒媳婦稱為“老不死的”。幸運的是王秀英害怕落得個潑婦害死婆婆的罪名,加上自家四個兒子慢慢長大以後也要娶媳婦,再說一旦住院還得花錢,這諸多顧忌到使得王秀英罵聲連天,罵大街的次數越來越少了,真真切切是秦寨一大幸事。寨內民風似乎也大有好轉,人稱王秀英都變文明點了,哪個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家境貧寒,加上長期壓抑的生活氛圍,女兒出嫁後,薑氏一住進女兒家就不願回來。由於女兒嫁的是軍人,後來隨軍去了,於是乎就轉身住進娘家侄女家裡,隻要不過年,就不會回高家受那份委屈。
1989年春節正月十八薑氏在王秀英沉悶許久,最終又破口大罵之後,心臟病複發,一命嗚呼,結束了自己悲催的一生,享年五十九。
時代的不幸,家庭的喧囂,終身抑鬱不得意,她帶著一貫的幽怨神情、恍惚的眼神,這位資本家的大小姐終於解脫出來。我想一定是去了天堂的。據高誌剛講,奶奶為人慈善,做的一手好女紅,他自一歲多就由爺爺奶奶撫養,自己的衣服鞋子等都是奶奶親手縫製的,精美得很。
我1988年和高誌剛訂婚後,還有幸見過老人家一麵。
當時,她拉著我的手,坐在土炕邊上,深情脈脈地囑托我“誌剛這孩子,本性不壞,不像他媽,從小受窮,是我看著長大的。希望你們以後好好過……”
斯人已逝,出喪之日,大雪紛飛。
眾人皆連連稱奇,時令至此,還能下如此般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