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孽緣!
第一百八十章、錢來錢去就是一生
自從人類學會了交換,錢幣就慢慢誕生了。現在的社會一個人的成長生下來就需要錢,死了的時候,家人還以冥幣相送,這世間的芸芸眾生,熙熙攘攘,這錢來錢去的過程就是一生。
愛錢是沒有錯的。
《增廣賢文》中有這麼一句話,估計大家都耳熟能詳。那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君子“一詞,是中華儒家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君子文化,則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誌。那什麼又是”君子”?君子就是有才德之人。那就是文質彬彬、德才兼備者,他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可謂是我們的人生榜樣吧!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說啊人人大都喜歡錢財,人人大都想要富貴。但是必須在不坑害他人的情況下,用合乎道德、合乎法律的方法去取得錢財。
我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就是一個人可以精明,但不能陰險。
我們先了解一下中國1992年的物價吧!
那時候肉包子1毛錢一個,菜頭包5分錢一個,大米四角錢一斤,蜂窩煤一角錢一個,冬瓜兩角錢一斤,大白兔奶糖一分錢1顆,記得當時10塊錢都是大人情,孩子的壓歲錢都是一塊兩塊的。那時候人們買菜,問多少錢一斤啊,那都是按照角分來計算的。
如果從現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來對比的話,那麼1992年的300元就相當於現在的6300元。如果從gd增速對比的話,1992年的300元就相當於現在的11,041元,我給兒子“吃日子”就花去了450元錢。
現在來看這是微不足道的小數目了,可是即使是1992年11月底,也是很驚人的開支啊!
我娘家的親戚來得不多就擺了兩席,我婆婆親戚朋友都來了的話,也不會超過三席,高家大院裡能來吃大鍋菜的人家,都算上也就是一鐵鍋白菜粉條的量吧。
請人辦事錢花都花了,自然一切東西都是沒有賬單的,我也不能過問,更不能過多計較,畢竟是自家人,也算不那麼一清二楚,可終究我心裡還是有些悵悵然!
我真是佩服我婆婆的算計能力,這事辦得是讓我大大方方幫她擺了喜宴,她冠冕堂皇地獲利無數,我就是啞巴吃了黃連,有苦也不能說啊!這謀財的能力真是高明得很!
之後,至於我兒子的周歲生日我再也不敢承辦,直接以學校不讓請假為借口推脫掉了!
這一招被蛇咬,十年也得怕井繩啊。
我兒子是個非常好養的孩子,就是飯量大,一開始吃母乳,再添加奶粉,一周一袋奶粉;隨著時間的增長,兒子喝奶粉的數量越來越多,就成了三天一袋。那時候的奶粉最便宜的也得15元一袋,於是乎我倆的工資就被消費了一大半。
“錢是真的不禁花啊!”高誌剛感慨地告訴我,“這個月肯定有不夠開支了!”
“那也得喝奶粉啊,孩子太小了。還不能添加輔食,等六個月一過,我們就沒有這麼緊張了!這總會過去的。”我看了高誌剛一眼無奈地說。
我們自結婚以來,我和高誌剛的工資都是放在一個抽屜裡,都可以隨時取用。這家庭的支出瑣碎得很,自然也沒法記賬,等每月下旬的時候,才發現錢已經所剩無幾了。
我倆有時就會一起回憶一下本月的支出情況,最後大都也是以不愉快告終。
高誌剛每每聽說合一下賬目,就一臉的不耐煩,急赤白臉地大聲嚷嚷道“這三塊兩塊的錢,我哪裡記得這麼清楚呢?你愛咋的就咋的吧!”
我自然也是無從計較的。
“我隻是想知道錢都花哪裡了,明白一下,你急什麼呢。有事兒就要好好說嘛。”我每次都是甘拜下風,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這真可是應了那句話,貧賤夫妻百事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