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仙世界無法修仙!
範仁入城之後,就近找了個茶攤坐了下來。
過了一會,一些傳聞與消息已經成為了附近有些人嘴中的談資。
而多數人所談的內容也被誇大了不少,大抵內容就是獻文廟天書石金光大放,天邊儘是瑞獸祥雲,仙人從天而降,扶頂結緣。
後因有人不懂禮數,觸怒了守山神將,導致飛瀑泉水倒流,峰頂上睜開了一隻巨目,霎時間烏雲蔽日,飛沙走石,地動山搖,整個虞山差點就翻了過來,大震不已。
聽到這消息的人,除了少數膽小的,有一大部分好事的都趁著天亮往獻文廟的方向去了,一時間,這城北往來的人流都多了起來。
範仁聽聞,臉上表情微妙,這些人所談之事,若是他那時沒有在獻文廟,怕是也會信上幾分,真是所聽比所見還要精彩幾分啊!
先前先是獻文廟中的巨石天書發生異變,而後又有一名行色匆匆的道童出現,緊接著便出現了一陣不大不小的地震,雖然很快便消弭於無形,但這其中應該是有某種聯係的。
據先前聽聞的傳說,獻文廟涉及到了仙人,之後匆匆一瞥那道童身影,範仁倒不覺得其像修行之輩,加之山中震動,他推測有可能是一勾連山勢的守山角色。
至於其跟腳如何,還有待論定。
反倒是範仁本是憑著傳聞與興趣去那廟中考究一二,不料出了些異變,還讓那巨石天書有了變化。
也不知那口火氣為何而出,事出突然,他此舉莫名,多少也有些唐突了那廟中關聯。
事已至此,再多行無用之舉,不免有些畫蛇添足,不如繼續起行,待來日回看也不遲。
有此種事情發生,範仁對於與常可可再遇和對常家諸多雜事已經淡了不少心思,索性就不再刻意探聽了。
況且他也不喜歡麻煩,有緣再見罷。
隨後範仁便從城北往城南去了,在途中聞著香味於路邊吃了一盤香骨雞肉、一疊花生米、一壺茶後,便出南城門往沂州的方向去了。
一路上村莊驛館也不少,所以他也沒有特地多準備乾糧,包袱中還有些桃子與野果,充饑解渴足夠了。
出城之後,周遭也有一條溪流,但因與官道走向明顯有些分歧,所以他也就不多運用技藝了,還是順著已有的路走,更為穩妥些。
隻是走了小半天後,官道上常有車馬經過,他有時隻是剛剛加快了些速度,卻因前方有騎馬而行,不得不放緩些速度。
而全力行進的話,他又做不到在人前經過不露絲毫身影的程度。
所以他隻能提速,遇車馬,入小道或林中,提速超過,然後切回官道之上。
如此往複多次,這就給他生出了一種走林中與走官道之中差不多的感覺,而狌狌之力,伏行人走,善走疾馳,在林中樹頂肆意穿行,更是如魚得水。
故趕路之中,他在林中的時間越來越長,在官道之上的時間越來越短,卻是不知不覺中偏離了些許方向,好在大致方向還是沒錯的。
就在範仁埋頭行進之時,天色忽暗,他抬頭一看,竟是有烏雲過境,目光所及之處,遮蔽了大半天空,隻有極遠處的邊緣仍有微光泛出。
他不禁低頭駐足,隻見烏雲低卷,墨色翻覆,更有雷光電閃時映層雲,翹首極盼,不知此時若是在那雲中,又能見到怎樣的景象。
大約站了有一刻鐘的時間,有零落的雨滴落下,範仁這才從這景色中退了出來。
林木隨風而動,旋律悠揚婉轉,有細小微聞之聲入耳,低頭一看,原來是不知名的小蟲翻倒在了地上。
空中氣息也沉悶了幾分,看來很快這大雨就要落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