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是農人收獲的時候。稻穀熟了,秋天的田野裡金燦燦的一片。
村裡人家家戶戶都在忙著秋收,薛家沒有地,更沒有糧食可收,就全家齊上陣忙著做柿餅。
田埂上,每日都能聽到農人呼朋喚友,一同下地勞作,一同收獲喜悅。盼著這一整年的辛苦勞作,可以換個好收成,能讓家裡過個好年。
薛家就分了三畝荒地,已經翻整好了,可地裡沒有種糧食,空蕩蕩的,隻能看著彆人收獲。
薛興富看著心裡難受,沒有什麼比荒廢田地,更讓莊稼漢心痛的了。
薛柳對種地不太在行,以前也沒種過地。但記得在現代農業頻道上看過一期報道,說在秋冬時節,是最適合給土地堆肥、養地力的時候。
他們家的地本來就是荒地開墾出來的,土地貧瘠,就算來年種了糧食,收成估計也不會太好。反正今年已經沒趕上播種,乾脆好好給土地養一養,來年種稻子還能有個好收成。
在古代,堆滿倉的糧食,就是普通老百姓最大的安全感。
太專業的漚肥方法,薛柳不清楚,她隻知道最簡單的一種,就是秸稈還田,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將稻子秸稈切碎後,直接鋪蓋在土壤表麵,可以給土地形成一層保護層。
可稻子秸稈在古代,算是比較重要的農副產品,不僅可以用來蓋房子、生火、喂牲口,也可以用稻草編草繩,編草席床墊、草鞋、蓑衣之類的,手巧編的好的,還可以拿去賣錢。
所以薛柳提出了秸稈還田養地力的方法時,薛興富是不同意的,他種了半輩子地了,沒見有人這麼乾的,乍一聽,跟糟蹋東西一樣。
薛柳隻好開大招,一句這是“宮廷秘法”圖冊子上的方子,然後薛興富就搖擺了,薛興貴立馬第一個被策反,當下響應薛柳的提議。
“大哥,那個冊子上的方子都是宮裡傳下來的,百試百靈!”
薛興貴現在就是神秘圖冊子的腦殘粉,雖然他沒見過那圖冊子,但他覺得冊子上說什麼都對。
薛興富被他們一唱一和說的有些心動,最終點頭同意了,為了來年更好的收成,那就先試試。
薛家和林家自從上次鬨翻之後,已經互不來往,加上住的遠,哪怕在一個村子,不刻意去串門,平時根本遇不到。
薛家在村子裡,說得好聽叫被邊緣化,說得難聽就是被孤立了。除了林大江一家偶爾過來——還要躲著錢氏悄悄地來,給他們拿些吃的用的,其他村民幾乎不跟薛家來往,偶爾在田埂上遇到了,頂多點個頭算打招呼了。
薛興富下決心要試試這秸稈覆蓋還田的法子,但家裡沒有秸稈,隻好偷偷去找姐夫林大江想辦法。
薛興富也知道姐夫在家做不了主,便提出願意花錢跟林家買一些稻草回來。
林大江聽他要稻草是為了蓋田,很不能理解。
薛興富解釋不清楚,又不能跟姐夫多說那圖冊子的事,隻好說是從前聽老人說的,這辦法可以養地力,他想試試。
薛興富倒也不是不相信林大江,隻是怕萬一被有心人知道柳兒曾得到過一本神秘的圖冊子,上麵有很多秘方,徒惹麻煩。
林大江見勸阻不了,隻好說改天把秸稈給他送過來,不用給錢,反正家裡也用不完。
林家共有十幾畝地,算是村裡的中等人家了,田地多自然秸稈就多,平日裡燒不完,又沒人要,堆著也是浪費。
薛興富現在囊中羞澀,一個銅板也拿不出,說要買也是打算先賒欠的,便也不推辭,等日後家裡寬裕了,再報答大姐和姐夫不遲。
林大江回到自家院子,跟薛荷花商量了一下,從攢下的私房錢中拿了5文錢出來,交給公爹,謊稱是薛家花錢要買一些稻草。
錢氏一聽薛家要買,當即不肯,趙玉竹卻覺得有錢乾嘛不賺,稻草又用不完,燒了也是燒了,五文好歹能換五個雞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