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_大明元輔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元輔 > 第1226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

第1226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1 / 2)

第1226章手握大軍八十五萬

這年二月大事連連,先是月中驚聞丟了西寧城,接下去沒多久,朝廷不僅沒有對事涉西寧的三邊總督做出什麼指示,隻是斥責他行事拖遝,讓他早些調集軍、糧等物資好收複失地,然後反倒十分突然的設立了七鎮經略,由高務實以原官兼任,並重新加了都察院銜。

高務實現在的職務全稱是“協理京營戎政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禦史、經略薊遼四鎮及宣大三鎮等處邊務兼理糧餉”。除此之外,朱翊鈞還順便把他的文散官官階從嘉議大夫升至通議大夫,理由是京營改製順利的加賞。餘官並如故——餘官就是宮保之類的虛銜。

這道旨意能被順利通過,就已經讓外界議論紛紛,甚至有人公開討論,懷疑內閣和六科都瘋掉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和有明一代巡撫、總督、經略等職務的設置演變有關。

有明一代,始終缺乏軍事高級長官的經製官職設置,朝廷文官被派遣到地方上,大都是以兵部、都察院等掛銜的特殊身份,駕淩於三司之上。

巡撫、總督兩職的來曆和差彆本書前文已有所述,這裡就不贅言,主要隻說這個“經略”。

《明史》曰:“天啟元年,置遼東經略。經略之名,起於萬曆二十年宋應昌暨後楊鎬。至天啟元年,又以內閣孫承宗督師經略山海關,稱樞輔。崇禎四年並入總督。十一年又增設總督於保定。”

然而《明史》這裡顯然錯了,因為從《明實錄》中的資料來看,最早的經略並不是出現於天啟年間。當然,這裡可以將“經略”理解為動詞,作為“經營軍務負責功略”之類的意思來理解。

如弘治十八年六月丙辰:經略山海關工部左侍郎李鐩回京,上經略事跡。起廟山口迄於密雲墓田穀關,展出荒地五十頃二十廟,修邊牆二萬四千七百九十餘丈、糠溝三千三百餘丈、墩台、敵台、城樓、營堡等項共一百七十餘座,營房三百八十餘間。(《武宗實錄》)

正德十三年正月癸卯:韃賊五赤金率眾往牧河套,將入寇延綏,守臣以聞。兵部議令“延綏副總兵朱鑾、參將杭雄、遊擊周政、劉玉軍安邊營等處,紀世楹、馮大經以次東駐便利城堡;總兵柳湧守鎮城相機發兵,寧夏總兵安國守鎮城,副總兵路英、遊擊李永定軍清水營、花馬池、定邊營等處,與東路參將各飭兵巡哨、應援,陝西總兵趙文、都禦史鄭楊駐固原經略。請將俱聽自為戰守,不必遙製。”從之。(《武宗實錄》)

正德十六年七月庚午:兵部奏“居庸、紫荊、倒馬三關修築墩堡、城樓、牆壕凡九百有奇。都禦史李瓚所經略也。”(《世宗實錄》)

萬曆三十年十一月甲申:起都察院右都禦史蹇達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經略禦倭;右僉都禦史戶應元巡撫浙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神宗實錄》)

《明史》也有後期的記載,如萬曆二十六年六月丙子:巡撫天津僉都禦史萬世德經略朝鮮。

在這裡可以看到,工部侍郎也可以就任“經略”一職,因此“經略”的實際最低“標配”就是侍郎,換句話說,就是六部堂上官及以上的大臣可以在朝廷認為有需要的情況下出任“經略”。

而明史中提到的楊鎬,則是在萬曆四十六年閏四月庚申:起升楊鎬為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經略遼東。《神宗實錄》)

從字麵上來理解,楊鎬的實際職務是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禦史,負責“經略遼東”,“經略”在這裡當成動詞來理解更為合適。

當然有些時候,總督和經略都常常作為動詞混淆在一起使用,如《明史》記載,萬曆二十二十五年春正月丙辰:朝鮮使來請援。二月丙寅,複議征倭。丙子,前都督同知麻貴為備倭總兵官,統南北諸軍。三月乙巳,山東右參政楊鎬為僉都禦史,經略朝鮮軍務。己未,兵部侍郎邢玠為尚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經略禦倭。

這裡的邢玠就更有意思了,他是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既擔任了總督,又擔任了經略。

綜上所述,以高務實的身份地位和過往事功而言,他做個“經略”本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甚至就連他一人兼管大明的最強七鎮,其實也不是大問題。

大問題出在哪呢?就出在高務實自己之前所驚訝的:他沒有卸任戎政侍郎,實際上是以戎政侍郎兼任了七鎮經略。

這個性質就大不相同了。

眾所周知,戎政侍郎雖說名義上隻是京營的“二把手”,但由於大明文貴武賤已久,“總督京營戎政”和“協理京營戎政”其實早就出現了高低錯位甚至上下倒懸的狀態——你讓彰武伯楊炳在高務實主持京營會議的時候真把自己當“總督”,對高務實頤指氣使試試看?他怕是要嚇尿。

所以協理京營戎政早就是實際上的京營“一把手”了。而且那還是以前,經過高務實去年的一番騷操作,京營分成了禁衛軍和生產建設兵團,此二者都直接聽命於“協理京營戎政”——即高務實本人。

而這其中,生產建設兵團不負責作戰,隻負責後勤、裝備等事務。於是負責作戰的禁衛軍變得有且僅有唯一一個頂頭上司,也就是戎政侍郎。

換句話說,現在哪怕是皇帝要調動禁衛軍,理論上來說都必須通過高務實這個戎政侍郎。

本來這個製度的設立,是因為當時高務實要確保禁衛軍不會也被當成過去的京營一樣,被朝廷各部呼來喝去瞎使喚,做些掃灑大街、疏通下水道之類的事情而耽誤了練兵,但後來就形成了一種情況,即戎政侍郎正兒八經地擁有了禁衛軍的控製權。

這個局麵,相當於戎政侍郎和禁衛軍司令之間已經形成了類似於總督與總兵的關係,也就是文官控製武將,文官實際上是“文帥”。換言之,如果現在京營體係下麵又新設諸如禦林軍、羽林軍之類與禁衛軍並行的編製,則他們也都應該是戎政侍郎管轄的。

如此麻煩就來了,高務實以戎政侍郎兼任薊遼、宣大七鎮,就相當於是掌握了大明京師及周邊幾乎全部的作戰兵力。

有好事官員掰著手指頭算了算:遼東有兵十八萬,薊州有兵十八萬,昌平有兵六萬,宣府有兵十三萬,大同有兵十二萬,山西有兵七萬,保定有兵四萬……七鎮總兵力高達七十八萬有餘。

如果再加上禁衛軍的六萬,那就是將近八十五萬大軍!

錯非高務實是個文官,而且是“曆代忠良”的出身,否則現在等著他的可能就不是什麼“質疑”或者“議論”,而是直截了當的口誅筆伐,甚至“人人得而誅之”了。

其實現在質疑這個任命的官員倒也不是懷疑或者擔心高務實會造反,因為那其實並不可能——文官的統兵權是直接來自於皇帝的臨時任命,並不代表他對這些軍隊有所經營。

換句話說,就是他手底下的這些軍隊隻是因為“奉皇命”所以聽他的臨時指揮,平時並不歸他管,這個就顯然不滿足造反的必要條件。


最新小说: 長生塔 惡女穿成小白花,男神公寓當管家 受辱三年重生,渣夫求我高抬貴手 凝氣境如履薄冰,金丹期重拳出擊 饑饉:人類相食史 看到彈幕後,惡毒女配她不乾了 巫師不朽 大明柱國:從清廉知縣開始 重生2012,開局5個億 這個明星疑是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