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9章 魔幻的變化_大明元輔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元輔 > 第1399章 魔幻的變化

第1399章 魔幻的變化(1 / 2)

第1399章魔幻的變化

高務實接過了將來“以建築新法重修皇極殿”的任務,百官和民間震撼最大的其實不在於那新法據傳“不畏雷擊”,而隻是更淺顯地感慨高司徒之豪富,乃至於他“為隆聖眷”所下的血本之大。

實際上,高務實自己都忘記了一件原本會出現在十年後,而最終可能影響到大明國運的大事正與此有關。

原曆史上的1597年農曆6月19日,紫禁城內火光滔天。一場起因不明的大火,從金水橋西側的熙和門驟然騰起,蔓延至皇城中央的皇極、中級、建極三大殿。

狂風裹挾著烈焰,卷成數丈高的火龍,但凡觸碰到木質結構的樓堂宮軒,就迅速燃起一片火海,屋瓦在肆掠火中劈裡啪啦地爆炸,火星倒如冰雹般滿天紛飛。

這場發生在萬曆二十五年的皇城大火,最終席卷了半個紫禁城。除了三大殿全部被付之一炬外,皇極門(後世太和門)及其兩側的掖門也全部焚毀,群臣早朝廣場兩側的文昭、武成二閣,連著廊房一起被燒成了灰燼,“自掖門內,直抵乾清宮門,一望荒涼”。惟獨午門因為隔了條大名鼎鼎的金水河,才得以幸免於難。

或許是因為大明這紫禁城五行屬火,以至於從建成到明亡的230年間,竟發生過47起火災,平均5年就要來一次。更巧的是,在這次大火的九個月前,乾清宮和坤寧宮也毀於火災,整條皇城的中軸線都給燒沒了。

其實早在1421年,三大殿就曾因雷擊被焚毀。碰巧那會兒朱棣剛住進紫禁城,本就難免心虛的他以為是生死未明的侄子在作祟,嚇得趕緊去太廟禱告。

而在三十年前,也就是1557年,沉迷修仙的世宗嘉靖帝莫名其妙的宣稱自己是“總掌五雷大真人”,結果李鬼驚動了李逵,引得雷公親自拜訪,在四月的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雷雨大作,火光驟起,三殿兩樓十五門俱災”。

如果說成祖當年燒毀三大殿時因為國力富強,受到危害最大的可能隻是朱棣的內心,那麼嘉靖三十六年這場雷擊損毀,就已經以巨大的財富消耗而讓百官和民間咋舌心悸了。

嘉靖朝主持三大殿重修的是嚴嵩父子,貪腐和浪費十分嚴重這是肯定的。三十年後,萬曆二十五年時,朱翊鈞已經數年不上朝,因此他覺得三大殿可以緩修,但乾清宮和坤寧宮的重建工作卻刻不容緩——皇帝和皇後總不能睡工棚吧?

這種領導多、經費少、工期緊的項目,最後落在了工部一個叫賀盛瑞的郎中頭上。

賀郎中是當時朝中為數不多的實學派“殘黨”,不賄賂太監,不勾結官員,還特彆能乾,是那種楊國強特彆想要的項目經理。當時朝廷給修建兩宮撥了160萬兩白銀,賀郎中僅用了67萬兩就完成了任務,留存93萬兩上繳回部。

這顯然是典型的能臣乾吏,然而那時候的朝堂容不下這種實學派殘黨,那些想借此撈一把的貪腐勢力更加不能容忍,最終賀郎中被汙蔑陷害罷官離京,後來鬱鬱而終,令人扼腕。

乾清宮和坤寧宮的重建因為賀勝瑞的卓越才能而順利完成,但三大殿的重建卻最終演變成一場財政災難,甚至可以看做是敲響了大明的喪鐘。

三大殿再次起火的萬曆二十五年實屬多事之秋。這一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拒絕受封,日本軍亦未撤離釜山回國,日將清正統戰船二百艘駐紮張營,並同時調動各路人馬,準備重新奪回歸還朝鮮的戰略要地和都市。

正月二十五,朝鮮再一次遣使向大明求援。二月初五,大明朝廷遂召集各官議論朝鮮戰局的形勢,分析日軍的動向。

十一日,再議援朝事宜,決定調宣府、大同和薊、遼軍隊七千人,募浙兵三千七百人,並詔令朝鮮設立海防司道官。

十五日,任命原延綏總兵官、都督同知麻貴為備倭總兵官,統帥南北諸軍,出師朝鮮,征剿日本侵略軍。

三月十五,升山東布政司右參政楊鎬為右僉都禦史,經略朝鮮軍務。

不止是朝鮮亂局再生,這一年播州的楊應龍也出爾反爾,引苗兵攻入四川貴州和湖廣;朝堂之上,刑部右侍郎謝傑直諫朱翊鈞“節用不如初,勤政不如初”,刑部左侍郎呂坤更是直言朝廷攤派過重,民不聊生。

在這種艱難局麵下,已經變得將和文官集團鬥爭作為戰略目標的朱翊鈞不僅不肯退讓,反倒憤而決定重啟三大殿的建設。

此時的大明財政,皇室費用、官俸支出、軍費糜耗等日常開支已相當龐大,如何籌措三大殿的巨額修建費用,成了一樁難事。最終還是萬曆拍板,“迨兩宮三殿災,營建費不貲,始開礦增稅”,最簡單的表述就是:增稅。

中國宮殿的大跨度木質結構,對名貴木材需求量很大,尤其是金絲楠木。這種珍貴木材出產於大明西南的深山老林,開采和運輸成本極高。朝廷購置金絲楠木的費用,被攤派到地方,各地不得不加賦一年來湊錢。

而大明特有的皇木采辦體係則更是貪腐嚴重,奉旨太監在地方上吃拿卡要,各省叫苦不迭。[注:前兩年看其他書的時候有人議論說金絲楠木隻做棺材,此說大謬,真是隨便百度一下都不肯,卻偏要胡說八道。]

朱翊鈞的這個決定最終導致了災難性的財政惡果:戶部官員韓光祜上書,彈劾監工太監陳永壽勒索物料,“指一倍百”,導致三大殿光木料成本就高達930萬兩白銀,比嘉靖朝修三大殿高了數百萬兩。

最終這三大殿的修建,一直到萬曆的孫子,那個著名的木匠天啟皇帝手裡才完工,天啟年間耗資又接近600多萬兩白銀。也就是說,萬曆二十五年的那場火,前前後後一共燒掉了大明朝整整1500萬兩白銀。

1500萬兩白銀是什麼概念?明末韃子崛起後遼東的軍費支出,支撐幾十萬兵馬的軍事行動,一年差不多是500萬兩,1500萬兩可供明軍在遼東支撐至少三年(這還是在遼東軍腐化墮落的前提下)。

而等到1644年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號召群臣捐款給士兵發餉,一共隻募集了20萬兩白銀。

這三座大殿,在曆史上劃出一條詭異的曲線,它們的落成、修補、雷擊、起火、重建、崩塌,竟然神奇成為了大明財政和皇朝命運的縮影。


最新小说: 成功上岸:小姑娘隻想進步 離婚直播美食後,前夫追妻請排隊! 怪胎也能有春天 臟了的老公我不要,頂流奶狗不香嗎? 當徒弟對我木有愛情 綁架流產你不管,離婚簽字你哭啥! 風水神相:開局娶個白仙老婆 孤女謀嫁 荒誕權柄:我用華麗演出戲謔規則 聽懂植物心聲,我直播看診爆紅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