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8章 南疆變故(二)_大明元輔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元輔 > 第1458章 南疆變故(二)

第1458章 南疆變故(二)(1 / 2)

第1458章南疆變故(二)

兩位國公爺的狂喜來自於高務實轉變了海貿分區的限製態度。

原先,由於高務實將京華所屬的艦隊以地理分區劃分為南北兩洋艦隊,實際上形成了京師權貴由於身為北洋海貿同盟一員而無法進入福建及更南方的貿易局麵,這使得北洋海貿同盟的對外貿易範圍被限製在朝、日兩國。

一開始的時候,這個限製並沒有讓權貴們(不止勳貴但的確以勳貴為主)有太多的不適。原因是當時他們剛剛涉足海貿,包括所擁有的船隻、所熟悉的地理位置等基礎資本還很稚嫩脆弱。再加上北洋海貿同盟是允許大明內部交易的(從遼東到浙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個限製對他們而言都無所謂。

但隨著海洋貿易的持續高速發展,在北洋海貿同盟成立五年之後,這種限製逐漸成為了權貴們身上難以忍受的枷鎖。

就以朱應楨與張元功兩位國公爺來舉例:成國公朱應楨府上積攢百餘年所獲的田地到現在已經隻剩不到一萬頃。按照大明的計算方式,一頃等於一百畝,成國公府上剩餘的將近九千頃良田(隻剩最好的了)依舊震撼,高達九十萬畝,但那又如何?已經隻剩十年前的零頭了。

而與此同時,成國公府上掌握的商船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北洋係”僅次於京華的二號力量。此時此刻,朱應楨擁有京華製式武裝運輸艦55艘,早期購入的各式噸位較小、可進入內河的各類商船17艘。

刨除那些又老又小的老式商船,光55艘京華製式武裝運輸艦就是一個驚人的規模,因為武裝運輸艦的標準其實很高:它有800噸(1600料)排水量,為露天甲板炮設計,單艦擁有各類火炮28門,全艦定員180人。

55艘京華製式武裝運輸艦,意味著成國公朱應楨手上的遠洋海船總噸位達到44000噸,擁有輕重火炮1540門(其中二號重炮440門,三號輕炮1100門),海員近萬(9900)人。

英國公張元功呢?他和朱應楨相比要差一點,因為高務實早些年給了他一些其他的利益,比如京師的蜂窩煤供應之類雜項,導致他在海上的投入不如朱應楨。

然而即便如此,英國公府擁有的京華製式武裝運輸艦也高達42艘,即33600噸總噸位,輕重火炮1176門(二號重炮336門,三號輕炮840門),海員7560人。

至於定國公徐家,由於徐文璧年高,處事比較中庸,對於海貿的投入不像朱應楨、張元功兩人那麼“破釜沉舟”,所以要少於前兩者。然而畢竟定國公也是京師三國公之一的頂尖豪門,資本太少容易丟麵子,故也擁有25艘京華製式武裝運輸艦。

除了國公之外,侯爺們、伯爺們也都各自擁有十幾艘或至少七、八艘武裝運輸艦。

總而言之,這股力量加在一塊兒數量驚人,甚至超過了京華北洋艦隊所擁有的武裝運輸艦總數。若不是京華這幾年來逐漸建造了一批可作為純軍艦使用的戰艦(但非戰時仍可載貨),甚至京華都不能保證超過勳貴們的總體實力(僅單指京華北洋艦隊)。

如今北洋艦隊除了擁有近百艘武裝運輸艦之外,還擁有三級戰列艦1艘,一級巡洋艦2艘,二級巡洋艦2艘。

其中,三級戰列艦排水量1600噸,兩層甲板炮設計,擁有各類火炮72門(一號重炮8門,二號重炮28門,三號輕炮36門),定員460人。

這艘三級戰列艦雖然單從噸位上來看隻不過相當於兩艘武裝運輸艦,但由於是軍艦級,建造上的標準嚴格得多,以至於最終造價約4艘武裝運輸艦,單艦造價高達24萬兩。【注:該造價參考同時期英國海軍史料中所記載的造價,並綜合考慮京華所擁有的木材、人力等成本優勢,再經過世界經濟史研究中主流的貨幣換算得到。】

由於規模巨大的定南城建設計劃,京華近一兩年來財政吃緊,該級戰列艦一共隻造了3艘(原定5艘),其中兩艘在南洋艦隊,一艘在北洋艦隊。

北洋艦隊的這艘三級戰列艦自然作為旗艦使用,被高務實命名為“劉仁軌號”。這個命名自然有某種隱射:劉仁軌乃是唐日白江口之戰的唐軍主將、大唐新羅聯軍統帥,而白江口之戰後日本被打得數百年不敢西窺。

一艘戰列艦與兩級四艘巡洋艦,構成了北洋艦隊最核心的威懾力。再加上百餘艘武裝運輸艦,這便是京華北洋艦隊的實力。北洋艦隊再加上勳貴們擁有的近兩百艘武裝運輸艦,則是整個北洋海貿同盟的實力。

這樣的實力來自於十年來的高速發展,期間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建造限製。

然而這種無序的大規模建造逐漸出現了問題:船多了,貿易額雖然也在增長,但由於市場畢竟有限,且日本戰國時代幾近結束,貿易額的增長已經跟不上船隻建造的速度。

換句話說:北洋海貿同盟急需開辟新的市場,來滿足日益壯大的海上運力及對利益的渴望。

這種對利益的渴望本身是高務實希望看到的,因為在他看來,改革這種事最大的問題,其實就在於利益分配的調整是否能讓既得利益者滿意。

高拱與他伯侄二人堅持清丈田畝等改革手段,逼得無數權貴退田於民,倘若不給權貴們新的利益作為補償,這股力量就會形成對改革的阻力。

一時之間或許可以仗著皇帝的決定信重將改革推行下去,但久而久之,這種阻力會越來越大,直到下麵開始陽奉陰違,直到最終整體反噬、人亡政息。

京華再強,不可能對抗全國的權貴資本;高務實所得到的信任再重,重不過皇帝的統治基礎。所以他一貫的思路都是“我來帶大家賺更多的錢”,而絕不會、也不敢隻堵不疏。

現在北洋海貿同盟的發展已經進入瓶頸期,高務實不得不考慮讓他們進入南洋了。雖然進入南洋有可能攤薄京華的利潤,不過這事怎麼說呢,南方的海商們要去南洋,京華也不限製嘛,多個北方權貴海商進入也未嘗不可。

甚至以高務實的大局觀而言,本身這事還是值得推動的呢。畢竟隻有越來越多的“統治階級”重視海貿、轉向海貿,大明朝廷內部對開海的排斥和反對聲音才會越小,大明這個國家也才可能完成思維轉向,繼而讓這個國家越來越開放。

與其關起門來自誇天下無敵,不如敞開門來做個世界第一!

至於選擇對菲律賓動手,高務實當然有他的考慮。西班牙雖然現在仍然算是國力鼎盛時期,但光是國力鼎盛不管用,西班牙現在的敵人太多了。而且最大的問題在於腓力二世這個國王有點像楊廣,不是說他沒有大戰略,敢於說“世界不足我欲”的人會沒有大戰略?

他的問題在於,他的大戰略太大太大,大到即便是如此強盛且簡直如同受到神眷一般的西班牙都吃不消。


最新小说: 抗戰:袍哥將軍,帶雲龍混成元帥 修仙女配發癲第一劍,先斬意中人 縱橫美利堅,文娛霸主 以劍破混沌萬法 特效修仙:從被母女誤認大佬開始 怪癖 劍鼎覓仙緣 穿書七零,手握空間搬空供銷社 假千金是錦鯉?我靠係統驚豔全世界 仙子彆怕,我是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