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時,私市貿易已經興盛。“嘉靖二十三年,複來貢,未及期,且無表文,部臣謂不當納,卻之,其人利互市,留海濱不去”。
可見嘉靖二十三年時,日本來朝貢但是並未攜帶官方的表文,大明官方也沒有接受日本納貢。於是日本將帶來的貨物在雙嶼與私商進行了貿易——也就是說日本此時已經不再重視與大明的官方貿易,隻是以朝貢的名義,來到大明與私商進行貿易,進而謀取更大利潤。
這種貿易成為了明日貿易的主要形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日本中央權力的衰落,朝貢的權利從將軍手中落入了各大名手中,而且明日兩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也促使私人貿易最終取代官方貿易。
隨著海貿同盟的崛起,尤其是在高拱主導了“隆慶開關”之後,雙嶼等非法私港地位下降,高務實京華係私港擁有了合法出海的地位,逐漸使得之後的京華艦隊成為明日貿易的中流砥柱。
當京華又把勳貴集團綁上戰船之後,這種“主力地位”就繼續加強,直到如今幾乎可以稱之為壟斷。
此前又說過,豐臣秀吉的所謂統一其實很不徹底,無論德川、毛利還是島津,其臣服都是有條件的,更彆說現在正想打而還沒打的後北條氏那邊了。
這就導致豐臣秀吉在處理與他們相關的事務時也得評估一下對方可能出現的反應,諸如這種明日貿易中斷之類的舉動顯然不能做,要不然利益極大受損的各家豈能不怒?鬼知道他們一旦同時因為某事而發怒的時候,會不會聯合起來針對自己?
豐臣秀吉現在一門心思都是轉移日本的內部矛盾,怎麼可能做出激化內部矛盾的事來——激化北條無所謂,但是激化已經臣服的德川、毛利、島津這批人,那就實在太不智了。
水晶樓的建設一開始就引得全日本關注,甚至附帶地為島津家做了很大的宣傳,大大的增長了一波名聲。
為此,島津家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線,突然乾了一件讓不少日本人瞠目結舌的事:他們考證了一下自家祖先的血係來源,宣布自家祖上其實是“唐人”——也就是中國人。
沃特?
但是不要驚訝,島津家這個說法還真有不少人信,原因是一直以來日本人對島津家的來曆都有兩個說法。
關於島津家的源起,第一個說法是:近衛家的家臣惟宗忠久為島津氏的始祖,但忠久之祖傳說是中國大陸漂洋過海來到此地的,其名為“弓月君”的一族。弓月君自稱是秦始皇的子孫,故以秦為名,其族則稱為秦族。
至於另一說則為忠久是源賴朝的七男,是賴朝與其家臣比企能員之妹,丹後局所生之子。源賴朝開幕後,島津家遂成為地方諸侯。1193年,源賴朝任命忠久為日向島津莊地頭。不久後,追加被任命為薩摩、大隅、日向三國的守護職。忠久到任後,根據莊名更姓為島津,島津家就這樣成立了。
島津家忽然跳出來說自己是“秦人”後裔,就等於否認了自家出身源氏。理論上來說,這是極其危險的舉動,因為按照傳統來說,源氏、平氏、藤原氏和橘氏這四大姓氏才是日本除皇室之外的尊貴姓氏。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屬於統治基礎,是其統治合法性的來源。
島津氏是在作死嗎?當然不是。豐臣秀吉原先連姓氏都沒有,現在不也當著太政大臣,是日本關白麼?可見隻要實力在手,血統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當然了,豐臣秀吉能當關白背後也有故事。在日本的律令製度下,公家最高的職位是太政大臣,看日本官製表就可以得知:太政大臣“一枝獨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律令製度下的最高位官員。
這個官位在定義上是“天皇的老師”,屬於“如果沒有適當人選,可以保持缺位”的極高榮譽,位極人臣而且原本手中掌有相當大的實權。不過,在“關白”一職出現之後,太政大臣的政治力遭到架空、成為一個“榮銜”。
要成為太政大臣,幾乎可說是沒有任何血緣上的限製,隻要天皇願意任命,你就可以當。在武家社會中,也曾經有人被任命為太政大臣過:平清盛,“平家物語”中那位一手築起平家榮華富貴的人物。
但是關白則有所不同,如果去查日本官製表,就會發現“關白”這兩個字根本不存在於日本官製表上。
其實關白是令外官,屬性非常的特殊。關白又名“執柄”、唐名為“博陸”,(出典為博陸宣成侯霍光。)而“關白”二字本身也出自漢書霍光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禦天子”。
於是關白一“職”始創於仁和三年(887年)宇多天皇任命藤原基經的詔書裡頭,藤原基經也是日本史上第一位關白。
基本上,天皇年幼的時候如果有攝政,那麼天皇長大後,攝政就會進位為關白,而關白隻有藤原家的人能當——更嚴謹的說法是,關白隻有“藤原北家”的人能當。雖說一樣都姓藤原,但京家、式家跟南家就想都不用想。
那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戰國記錄會看到“關白九條某某”、“關白近衛某某”?不是說隻有藤原家的人可以當嗎?
其實藤原家在藤原忠通之後就出現“分家改姓”的狀況,總共分成了五家:一條、二條、九條、近衛、鷹司,也就是五攝家。這五家都是源出藤原氏,都有資格當關白。
在日本曆史上,唯二“不是藤原家人卻當上關白”的例外,就是豐臣秀吉與豐臣秀次。但是由於秀吉當上關白是靠著認近衛前久當乾爹這層關係,所以嚴格說起來,秀吉也是以“藤原家養子”的身份當上關白的。
既然位極人臣的職務都能想辦法“通融”,島津家就更無所謂了——這家人到了此時,忽然想起幾十年前自家“跑官要官”的一檔子糟心事來,終於決定:這個源氏後人的家格不要也罷!——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和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dr.徐嘉輝”的8張月票支持,謝謝!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