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5章援朝抗倭(圩二)知而不言
朝鮮大王在傷腦筋,日本太閣也沒好受到哪去。在名護屋,豐臣秀吉也在前幾日收到了來自宇喜多秀家上報的兩個月休戰協定,連日來一直悶不做聲,隻做些修剪花草的閒事,亦或者找人品鑒茶器。
前田利家覺得太閣的情緒不對,有些擔憂地前來慰問,豐臣秀吉沒好氣地道:“水軍難勝李舜臣,守住一個釜山便當成大捷來報;陸軍占據優勢兵力,卻在一個小小晉州久攻不下,我軍將士的性命都如櫻花一般凋謝。利家啊,你告訴我,小西行長是不是還在等待我對休戰協定的答複?”
前田利家點頭稱是,豐臣秀吉搖頭道:“那些小子們是已經害怕了,真是奇怪。他在日本時,我雖然知道他做事喜歡取巧,卻不知他如此打不得硬仗。
明軍三千騎兵和他打過一場之後,他居然就認為之所以沒能將那支騎兵消滅,是因為我軍戰鬥力不如明軍?簡直荒謬!
以步兵擊敗騎兵本就很難,想要達成殲滅更是難如登天,要不然當初信長公在擊破武田赤備時,何以能威震天下?如今他第一軍團擊敗了明軍的精銳騎兵,不管他用了多少人,也不管他損失了多少人,勝利就是勝利,勝者就是勝者!現在勝者居然害怕起敗者來了,豈不荒唐?”
前田利家解釋說道:“並非害怕,而是重整戰列。太閣殿下,據報,如今我軍後方不穩,朝鮮義軍短期難以全部剿滅,海路補給也常受到襲擊,各軍中無論軍械彈藥、過冬衣物、醫藥糧食等均有不足,十分堪憂。
更糟糕的是朝鮮當地所能提供的部分頗為有限,風土病正在軍中蔓延,兵士凍傷凍斃不在少數,若不能重新休整,勢必讓軍隊過於疲憊,軍心戰力都將下降,不利於今後的戰事。”
豐臣秀吉皺眉道:“怎麼,連利家你也讚同休戰麼?”
前田利家與豐臣秀吉關係極其親密,他倒是真的不怕太閣,反而是將豐臣秀吉當成好朋友看,因此話也說得比較直白,道:“畢竟即將要迎戰明國,養精蓄銳也是極為必要的。尤其是現在我們尚不知明國將會派遣多少軍隊,也不知對於小西行長的提議明國是否會有應答。
為策萬全,的確應該為接下來的大戰做好準備,隻要我軍準備充足,朝鮮不過如同螻蟻一般弱小,而即便是明國,我們也無需懼怕。”
“朝鮮螻蟻而已,明國也不過虛有其表,你忘了那些商人怎麼說的嗎?他們當年那麼點人就差點打下明國的首都南京!這說明什麼?
說明明國即便多多少少有些精兵,但也隻是布置在邊境的那點人馬,其廣大的內陸根本就是毫無防備一般!隻要我軍能擊敗前來救援朝鮮的精兵,掃平明國就指日可待了。”
“但我們當前仍需要修整……”前田利家見太閣又開始“展望將來”,忍不住把他的話頭截住。
可惜秀吉聽不進去,當場表示不許道:“絕對不行!你們難道就想不到麼?我們在休整之時,朝鮮也在休整,明國更在休整!小西行長分明是在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抬出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哄騙我!
我絕對不會同意休戰協定,立刻下令進攻!抓捕朝鮮王,占領朝鮮全境!如果誰敢不服從,我就派你前田利家親自去朝鮮,去砍掉他們的首級以正軍法!”
朋友歸朋友,地位歸地位,既然豐臣秀吉堅持如此,前田利家也隻好領命。
此事剛畢,秀吉的養子,已經就任關白的豐臣秀次聽聞秀吉身體抱恙,也特地趕來名護屋探視。秀吉忽見秀次突然前來,反而吃了一驚,連忙問道:“我兒怎麼突然來此,國內事務撒手不管麼?”
秀次答道:“聽說舅父因朝鮮之事焦急不安,以致身體抱恙,兒臣心中萬分惶恐,處百事而不得安寧,故特地前來照顧舅父。至於國內事務,舅父不必擔心,兒臣來此之前已將大事安排妥當,其餘諸事返回後再聽稟報即可。”
秀吉哈哈大笑,拍著秀次的背道:“我兒孝心感天動地,為父非常高興,今日就先留下吧,不必急於返回京都,且陪為父飲酒品茶……哦對了,檢地一事辦得如何了?”
秀次答道:“舅父不必擔心,檢地之事進行得非常順利,各處土地糧產都正在接受詳細核驗,反複校對,登記造冊等嚴格管理。有刻意隱瞞者也都給予了處罰,務必使天下儘在豐臣氏掌握之中。”
秀次對此非常滿意,又向豐臣秀次詢問來後可曾聽到有關德川家康的消息。豐臣秀次答道:“據兒臣了解,家康殿下並無異常行為,除日常起居之外,時而來兒臣這邊協理政務,其出謀劃策之時也未對朝鮮戰事有過多評論。而且這數月以來家康殿下常在舅父身邊,舅父有何懷疑麼?”
這裡有一點需要插敘,那就是隨著豐臣秀吉出兵朝鮮,雖然最終沒讓德川家康跨海出兵,而是讓他負責收拾關東的後北條家殘餘力量,以及著手“對付”海貿同盟關東艦隊,但德川家康本人不被允許返回封地,反而大多數時候留在名護屋“陪著”豐臣秀吉,隻是偶爾允許去京都——理論上是去參拜天皇。
秀吉輕哼一聲,說道:“德川家康果然是頭笑麵虎,我前不久問他關東方麵怎麼還沒對海貿同盟動手,你猜他怎麼說?”
豐臣秀次搖頭道:“兒臣不知。”
秀吉哂然道:“他說,德川家比不得豐臣家人才濟濟,所以以往有什麼大事才都需要他親力親為。如今他自己身在九州,關東那邊就難免鞭長莫及,手下人又沒什麼本事,辦事情可不就拖拖拉拉?”
豐臣秀次納悶道:“不至於吧?‘德川四天王’瞧著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怎麼連平定一些個北條殘餘都這麼費勁?”
“不會那麼費勁的,家康九成九是故意這樣做,他隻是不想派兵去朝鮮罷了。”豐臣秀吉輕哼道:“以為我看不出來?笑話,我會看不出來?”
豐臣秀次吃了一驚,問道:“既然有如此內幕,舅父為何不嚴令家康出兵朝鮮?”
“嚴令他出兵朝鮮?為什麼?我為什麼要讓他去朝鮮立功,將來再把朝鮮的土地分封給他,是還嫌關東不夠大,不夠他做這個天下人之下的第一大名嗎?”豐臣秀吉大搖其頭,在豐臣秀次目瞪口呆之中繼續點撥自己這個外甥兼養子。
“我讓他留在日本,就是不想讓他出兵朝鮮立功,繼續擴大實力;留他本人在名護屋,就是讓他不能直接指揮德川軍快速平定東國,接著休養生息、日益強盛;丟給他一個關東艦隊讓他對付,就是要斷了他和北洋海貿同盟的聯係,尤其是貿易往來,以免他也依靠貿易發家。”
豐臣秀次愣了一會,遲疑道:“既然舅父如此防著他,那為何不乾脆征服他?啊,兒臣是指……征討。”
“有必勝的把握嗎?”豐臣秀吉斜睨了他一眼,問道:“小牧長久手之戰時,我就是想要直接征服他的,但可惜沒能可儘全功,彼時天下觀望,人心未定,我若長期與他僵持,便可能出現更多的變數。
因此當時我隻能進行調略,無論付出什麼代價,也必須讓他前來臣服,他一旦臣服,天下大局就定了,一些觀望之輩就沒了觀望的基礎,隻能宣布效忠於我。而此時,我便可以借此調動天下之兵去圍攻小田原城。
拿下小田原城這個天下第一堅城,天下人就沒有誰再敢說能擋得住我雷霆一擊,於是紛紛納入我之治下,而德川家康自己也就與我定下了主從名分,無法逃出我的手掌心了。
至於今後,且不說征服明國之後,隻要我們豐臣氏拿下朝鮮,將朝鮮八道分封給我們豐臣氏及效忠豐臣氏的大名們,我們對德川家康的優勢便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