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0章平倭(卅五)死兆
屢立戰功的朝鮮水軍大將李舜臣被抓捕之時,其下屬軍官紛紛阻攔,但都被李舜臣喝退。李舜臣不言不語任由拘捕,其被帶走之時,整個水軍大營之中泣不成聲。
而此時在朝鮮朝廷中樞,伊鬥壽向朝鮮王李昖舉薦元均代替李舜臣為三道水軍統製使。由於朝鮮國內常將李舜臣與元均二人作對比,李昖一時不能決斷,便詢問金應南意見。
左議政金應南道:“李舜臣的確是難得的水軍乾將,但元均也是智謀出眾、勇猛卓絕之人,同時所立功勳也為數不少,臣認為他完全可以擔任三道水軍統製使。”
伊鬥壽見金應南支持,再次力薦:“不僅如此,元均還是絕對忠於王命之人。殿下,元均與李舜臣不同,凡是殿下的命令,無論刀山火海也會義無反顧去執行,誠可謂忠臣也。”
忠誠,這可是朝鮮王李昖最為看重的特質,於是被伊鬥壽和金應南說服,任命元均為新任三道水軍統製使。
李舜臣被押送至漢陽後,元均特來嘲笑,在元均譏諷之後,李舜臣隻請求元均善待水軍將士,調動船隊需要深思熟慮。元均輕笑數聲,不過卻也滿口答應。
而在釜山浦,宇喜多秀家、黑田如水、小西行長則正在共同慶祝李舜臣的罷職。宇喜多秀家笑道:“直到今天我才終於感到一直卡在喉中的利刺終於拔了出來,渾身痛快無比!”
小西行長亦感興奮:“總大將您這形容還是不夠準確,這不是刺,而是攔路虎被徹底除掉!”
黑田如水也輕鬆不少,含笑道:“如今李舜臣已除,於海路我們將暢通無阻,朝鮮八道唾手可得,應立即彙報太閣殿下,發布總攻命令,最好搶在明軍到來之前攻下朝鮮!”宇喜多秀家立刻讚同。
然而,加藤清正突然怒氣衝衝而來,喝問道:“小西行長!你這小賊,竟敢瞞著我將我當做誘餌!你到底是用什麼花言巧語欺騙了太閣殿下!我看你是巴不得看我被李舜臣送進海裡喂魚吧!”
小西行長心中作何想且不去說,但至少表麵功夫做得不錯,他連忙起身勸慰:“誒誒誒,加藤殿下,你何必衝動,這是為除掉李舜臣的計策,我深知李舜臣絕不會出擊,太閣殿下也同意我的判斷。而如今呢?你沒有受傷,李舜臣也被除掉,這不是很好嘛!加藤殿下,這次你不過正常行軍,但卻立下了大功一件啊!”
換句話說,你加藤清正現在還欠了我小西行長的一個大人情呢!
然而加藤清正餘怒未消,他已再難忍受與小西行長共事,冷笑道:“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鬼話,但是小西行長,我告訴你,我再也不能跟你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現在就去外麵做個了斷吧!無論誰生誰死,隻存一人!”
小西行長笑容頓斂,厲聲道:“太閣殿下早就知道用你作誘餌的目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話,大可直接去問太閣殿下!如果太閣殿下表示他不知情的話,我不僅願意接受你的決鬥邀請,甚至願意在決鬥中絕不還手,當場引頸就戮,如何?”
黑田如水連忙勸道:“你們二人不要再爭吵了。加藤,小西說得沒錯,你的威名早已傳遍朝鮮,正因如此才會使朝鮮如臨大敵,才會在李舜臣抗命之後令朝鮮王和大臣們憤怒無比,對於李舜臣不會出擊的結果,是太閣殿下早已料定之事,所以你本就會毫發無損。
太閣殿下對你們二人都有殷殷期盼,而對於今後的戰鬥,太閣殿下也還等著你的捷報,你當全力以赴作戰,而不是來追問小西成功之策——那是太閣殿下的決斷。”
加藤清正見黑田如水發話,考慮到他肯定不會假借太閣殿下的名義胡說八道,也便不敢再造次,勉強收了震怒,拂袖而去。
李舜臣下獄後,柳成龍前往探視,但衙吏不敢放行,幸有世子光海君擔保,柳成龍才得以與李舜臣相見。
柳成龍對李舜臣含淚道歉,李舜臣道:“西厓公(柳成龍號西厓)不必自責,我早知自己會有今日,而且我也知道王上會將我處死,即使是西厓公您出麵也無濟於事,這一點西厓公您也心中了然。事已至此,西厓公,我想拜托您一件事,不要為我而去作任何申辯。”
但柳成龍不忍見死不救,李舜臣便表示其生死不在大王手中,而是在元均手中。柳成龍蹙眉道:“你的意思是,若元均守住大海,你便會被處死。若元均在海上被倭寇擊潰,那麼朝鮮海防頓失,王上和朝廷便隻能依靠於你,你便能活……是這個意思麼?”
李舜臣答道:“正是如此,不過若元均真能守住大海,那我縱死也當瞑目。西厓公,我再次請求您,無論如何也不可為我出麵,要是連累到您,那這個國家才真是毫無希望了。
為能再造山河,請西厓公務必保重。我現在最擔心受驚的母親,若我身死不能儘孝,還勞煩西厓公始於援手,幫我照顧老母。”柳成龍沉重應下。
不久之後,李舜臣即遭到嚴刑拷問,左議政金應南逼問其因何緣故抗命不出,李舜臣答道:“小西行長所發情報為加藤清正將於正月十一日襲擊,但實際上加藤清正提前一日便已抵達,因此這顯然是個陷阱,我自然不能出兵。”
金應南質問:“那隻是最後的結果而已,況且差一兩天又能如何?加藤清正襲擊西生浦是事實,王命要求阻敵於海上,你抗命不遵,驕狂自大,這才是你的大罪!”
李舜臣平靜地問道:“王上及左相見過倭賊麼?啊,倭賊的首級必定是見過的,但恐怕未曾見識過倭賊的狡詐和殘酷。戰場的狀況與在朝廷聽取的報告大為不同,將帥但有不慎,便會斷送全軍將士之性命,同時導致戰局之傾覆。
無能的將帥遠比敵人更為可怕。左相,我以此言相答:我並非抗命,隻是擔憂將士白白送死,擔憂戰局傾覆,若此為罪,我甘願一死。”
金應南大怒:“混賬,你是在說王上要斷送全軍麼!詭辯之徒,無可救藥!”金應南拍案離席,下令繼續嚴審。
另一邊柳成龍則仍然覺得不能坐視,便央求世子光海君請兩司台官出麵,他道:“邸下,朝廷大臣現因李舜臣而兩立,此時台官若能出麵,將有很大幫助。邸下您也清楚,李舜臣不僅是忠臣,也是守護國家的英雄,邸下不也將李舜臣當作真正的忠臣麼?萬不可讓李舜臣含冤而死啊。”
世子搖頭道:“我能有什麼力量?這件事王上已經下定決心,要推翻此案已為時已晚。還請領相回去,萬不可被此事牽連。”
柳成龍聽此,暗暗一咬牙,再次請求道:“邸下,臣知道您對臣之前的行為有所不滿,但此番若能助力,臣便欠邸下一條性命,今後無論任何私人的要求,臣都會答應。李舜臣是朝鮮最後的大將,請邸下務必搭救。”
然而世子依然堅持婉拒,柳成龍黯然神傷,隻得告退。次日,世子將柳成龍的來意與柳祖訒及李爾瞻相商,柳祖訒笑道:“領相可真是厚顏無恥啊,複權身份之時對我們不予理睬,如今他舉薦的大將李舜臣下獄卻立刻來乞求協助,這翻臉真比翻書還快,邸下萬不可答應柳成龍所請。”
世子道:“但我其實是想提供幫助的,並非因為柳成龍,而是我也深知李舜臣,他是沒有私心的忠臣,是可以守護國家戰勝倭寇的良將,我身為世子,應該保全。”
李爾瞻立刻沉聲勸道:“他對百姓來說或是英雄,但對殿下而言便不是了,而這正是問題所在。邸下,即便是忠臣良將,若對主君抗命不遵,那便與自立為王沒有兩樣,對君王而言乃是大忌,王上也正是因此,才必須要處死李舜臣。”
世子沉默半晌,忽然問李爾瞻,若有一日需在百姓和他之間做出選擇,會當如何?李爾瞻毫不猶豫表示仍會跟隨世子,柳祖訒也奉勸世子不可再插手此事。
另一邊在朝堂之上,朝臣仍在為李舜臣而爭論。朝鮮王李昖斜倚在禦座,麵色看來極不耐煩。
鄭琢力諫道:“殿下,繼續對李舜臣嚴刑拷問隻能將其殘害至死,我國家平時將領雖多,但在國難之際良將稀缺,無論如何現在也萬萬不可處死李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