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8章朝歸倭附(十七)進攻蔚山
朝南大雨一連下了十多天,把對此沒什麼防備卻又嚴重依賴火器的明軍坑得不輕,各種軍事行動基本宣告暫停。
高務實在聽了當地耆老的介紹之後才知道,朝鮮南部的氣候和大明同緯度地區差彆其實很大。朝鮮南部的夏季通常從六月份開始,持續時間超過四個月。
夏季的東南風(季風)帶來南部海洋溫暖的空氣和濕氣,在六月底至七月底之間是朝南的梅雨季節,空氣濕度非常大,家裡的木質家具往往能自己長出蘑菇來。
尤其是沿海地區,在夏末時常有台風,並可能引發暴雨和洪災,至於雨季連綿那就更尋常不過了。
聽到這個消息,高務實一邊擔心在這段時間日軍方麵會加固城防或者其他防禦工事,一邊又擔心可能已經到了海上、正往朝南趕來的甲斐姬,希望她彆碰上台風。
京華的船雖然夠堅固了,遠不是當年遭了“神風”的元朝船隊可比,但畢竟現在還是木製風帆戰艦時代,碰上台風總還是有不小的危險。不過這件事他除了心裡祈禱也幫不上忙。
當前能做的事不多,高務實乾脆召集了一次軍事會議。明軍這邊,平倭提督麻貴、平倭副提督劉綎、平倭水師提督陳璘、平倭總兵官李如梅悉數到場,隻有平倭水師副提督鄧子龍因為還要坐鎮釜山外海執行封鎖而不能與會。
而朝鮮方麵,領議政李山海、兵曹判書李德馨等人也被高務實一紙命令就緊急召來金海,說是共議軍計。他們兩位這一路可是吃了不少苦頭,頂風冒雨不說,還得趕在高經略限定的時間抵達,一路上甚至每人都跑死了三四匹馬,大腿內側的皮肉都被馬鞍磨破了。
就這樣,兩人見了高務實還不敢叫苦,甚至連提都不敢主動提,麵對高經略一句平平淡淡的“二位辛苦”,兩人還忙不迭表示說不辛苦不辛苦。
軍議召開,高務實開口道:“如今我們正處於優勢,慶州、全州、南原等地皆在掌控之中,現需集中兵力先攻其險要屏障之地。倭寇在釜山之外,於蔚山、梁山、東萊三地皆有新建倭城屯駐重兵,背靠海路。
這其中,蔚山、梁山為釜山北部防線之外線左右兩翼,東萊為釜山城外最後一道防線,加上釜山本城,倭寇防線一共可以算作三重。
如今倭寇軍力皆在這幾處城中,若我分圍而殲之,倭寇必受重創,隻有苟延殘喘之力。倘同時擇機遣彆部四麵出擊,儘奪其所占鄉縣、據點兵站,又令水軍出戰,海陸並進,阻斷運輸,炮擊港口,那麼在肅清轄內之後,釜山便孤立無援,唾手可得。
這其中,蔚山倭城離釜山最遠,一旦被我圍攻,可謂孤立無援。而我軍一旦攻陷蔚山,則釜山倭寇必將深受震懾,此後難免兵無戰心,將起降意,故這首戰可先從蔚山開始。諸位對此有何意見,儘可暢所欲言。”
李山海雖然早已是“投了”的狀態,但畢竟明麵上還是朝鮮領議政,發言權還是很靠前的,因此主動接話道:“閣老之分析十分恰當,學生並無異議。隻是這新建倭城究竟是如何構造,不知可有探查?進攻是否不易?
學生素來聽聞倭軍擅於守城,如今又重兵屯駐,恐怕更加難以攻取。另外倭寇重兵防守之外,想必也會有援軍隨時策應,戰事已到關鍵,不可不慎。”
以高務實幕僚身份出席會議的高務正回答道:“領相所慮甚是,此戰若在蔚山不能得勝,而我軍又損失慘重,那必將影響全局。不過,有關倭城構造設計,此前閣部已派人前去秘密查探——禹服,你來為領相解說一二。”
“禹服”是高杞的表字,高杞作為京華秘書處的專職情報秘書,同時也身兼內務部的副主管一職,早已被京華內部視為高陌的接班人了,朝鮮作戰的相關情報一直都是他在具體負責。
高杞向在座眾人講解道:“京華內務部自六月以來便已派出多批密探進行查訪,但倭寇防備嚴密,此前又濫殺鄉民,內務部密探一路喬裝改扮,探查也極為艱難,所以情報雖有一些,但並不詳細。
有關蔚山倭城,目前隻知其城垛密布,大建崗哨關樓以廣拓外城,裡外建有多層甕城。整體則是依山而建,倚仗山勢逐層提高,兼顧水源,防備嚴密,應該說是易守難攻。恕我直言,倘若倭寇布置得當,靈活變換戰法,倭城雖然不算太大,卻堪稱固若金湯。”
朝鮮曹判書李德馨立刻進言道:“如此說來,強攻或許並不可取,倭城如此設計正是為保障倭城不陷,與我們長期相持伺機反攻而建。
以學生之淺見,當誘敵出城,於城外將其包圍殲滅之後,再攻蔚山則輕而易舉。為此,我朝鮮可發兵一萬助陣,學生也將親臨戰陣,配合天兵合攻蔚山。”
平倭提督麻貴立刻向高務實請令:“我軍兵力目前可謂充裕,測算下來我們可擇選精兵三萬六千,加上朝鮮的一萬兵力足以攻取蔚山,至於如何誘敵可再作謀劃。
此次我願為蔚山主將,協理兩國之軍各儘其責,相互協作。就請李總戎(李如梅)及李兵判(李德馨)為副,待攻下蔚山之後再順勢收複東萊,威脅釜山倭軍。想必此時單憑梁山一城要麼已經肝膽俱裂,要麼也已被我軍拿下,釜山便是困守孤城也。不知李總戎、李兵判以為如何?”
李如梅瞥了高務實一眼,見他沒有什麼表示,應該算是默認了,於是說道:“確如麻提督與李兵判所言,此戰勝敗關乎全局,不可不慎。末將以為倭城具體結構及兵力部署還需親臨探查之後才能針對謀劃,但既為攻城必需火炮,我意在攻城火器到達之前,不如先出兵包圍蔚山以牽製倭軍,以免倭軍再多作防備。”
李如梅這話說得很謹慎,李山海聽了覺得頗為放心,於是也主動請求同去蔚山,高務實想了想便應允下來。
高務若此時進言道:“聽說朝南之秋季甚短,如今夏季已過,僅隻兩月便要入冬,很快就是風雪來臨。學生以為倭城既然堅固,那我們也不能全然寄希望於速勝。
我軍目前禦冬物資尚有不足,從軍需角度而言本當暫停戰事,若在蔚山陷入對峙則反而得不償失,因此還需緊急向朝廷請求調運撥發,以備戰事長遠之計。”
麻貴道:“那是自然,且倭寇必也如此設想,認為我軍難以在寒冬開戰,但我猜想,既然釜山被封鎖已經月餘,想必倭寇如今也正為嚴寒襲來而有所困擾。如此正是出其不意之時,誘敵出城,減小傷亡,儘快攻破蔚山。倘若屆時冒雪奇襲,諒那倭寇是萬萬預料不到的。”
朝鮮兵曹判書李德馨則仍有所擔憂:“朝鮮水軍現在還在休整,趕造船隻,戰船短缺、戰力不足,短期難以配合天兵海陸並進之策。
另外,雖然朝南秋季甚短,但在此期間卻也是海風頻發之時,即便以天兵水師之強大,恐怕也難免有百密一疏之時。
如此則倭軍在海路運輸上其實仍有機會打通,或者至少說能夠找到機會從其本土運來援軍或物資。
另外,各處倭城之間相距甚短,無論是運送兵員或是軍糧軍械,皆能相互支援,攻陷倭城可謂十分困難,對於這一點,學生極為擔心。”
既然說到水師,陳璘便開口道:“正因如此,才需同時向各處倭城發起進攻,先攻蔚山既是震懾敵寇,也是試探倭軍虛實。但話說回來,我平倭艦隊封鎖釜山月餘,疲憊是免不了的,此前泗川艦隊也大戰過一場,不能用兵過度,故朝鮮水軍確實需儘快參戰。
還請閣部從速調撥朝鮮各地水軍來援,不拘李舜臣一部,使我艦隊能早日與朝鮮水軍聯合作戰。末將不才,願統平倭艦隊肅清海域,斷其海運,阻其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