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法寶來說,經幡、缽盂、寶塔、淨瓶、木魚、法鈴、佛鐘、念珠等等,當真是數不勝數了。”????“而法,金剛道與琉璃道的法門,倒是知曉一些,菩提道,了解的並不甚多。”
玄一點了點頭:“靈淵師弟不愧博學,涉獵頗廣。”
“西天佛門,修習菩提正覺,稱之為大乘佛法,其中以劍、棍、杖三法為首,延伸出各種鬥戰之法來。”
“明賢菩薩精於慧劍,靈定羅漢熟練戒棍,而靈覺菩薩,則以禪杖為長。”
“雖說法慧出身明覺寺一脈,但靈覺寺的禪杖之法,他也是學了個七八。”
“其施展的這套杖法,應當是靈覺護持杖法。”
“乃是靈覺菩薩護持佛經,弘揚菩提慧法所施展的護道之功。”
“配合其菩提心經,當真是非同小可。”
江生若有所思:“靈覺護持杖法,師弟倒是聽說過。”
“今日還是第一次見到這般杖法,並非大開大合,而是中正持道,頗得陰陽自然之味。”
玄一笑道:“我聽聞,師弟習得清衍天尊的風水參合經,還有德景道君的離坎水火經,從兩本道藏之中悟得法劍數套,神通無算。”
“今日聽師弟點評,看來傳言不假。”
清衍天尊,自然是用法劍的好手,風水之道,不僅僅是天象之法,更是大道陰陽,清衍天尊的劍術,得自然三味,施展間天地應,萬象合,以天地自然為勢,敵自潰敗。
而德景道君,也是使得一手好劍,合水火之法,攻伐無雙,勢大堂皇,其內藏水至柔而彰火剛,水氣火精化內藏之經義,水火相濟,劍法自當一往無前。
準確來說,清衍祖師更擅長以柔化敵,讓敵先手,隨後尋其破綻。
而德景祖師,便是崇尚先敵製勝,以強勝強。
江生的劍法,算是中和了兩位祖師的經義,江生喜歡讓對手先出招,試探其強弱,隨後便是以強攻強。
很多時候江生甚至有意放放水,看看對手還能施展出什麼招數,有什麼變化,這可以說是鬥戰鬥法之大忌,因為一不留神,就容易被人逆轉局勢,畢竟你根本不知道對手藏了多少牌。
清衍祖師雖說是讓敵先手,但察覺出敵人弱點便會攻其弱處,層層削弱,讓敵人空有力氣無處施展,最後不得不認輸。
江生卻是留有餘地,甚至故意給敵人機會,這一點,也是德景祖師每次看到江生都要皺眉的一點。
依德景祖師的意思,就應該先手出招,以勢壓人,招招壓製不給敵人反應反製的機會,隨後用最強神通直接殺敵,以絕後患。
但江生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留手也好,讓對方先出手也罷,是建立在江生有把握的基礎之上。
如果真是遇到不得了的敵手,江生也不會讓敵人先出手,更不會給任何機會。
玄一又說道:“而玄女殿下的劍招,應當是天庭當中專屬於玄女一脈的九霄劍術。”
“也可以稱之為玄女應身劍典。”
“這套劍招可不一般啊。”
江生點了點頭,葉文姝的劍招,以及鬥戰思路,實際上與江生是很相似的。
二人都信奉,鬥戰之道,勢為首要。
不過葉文姝是一上來就爆發,借助先攻之勢壓敵。
江生喜歡不斷積攢自身的劍勢,同時削弱敵人的勢頭,等對方被磨沒脾氣了,自身劍勢也到達頂峰了,再一招製敵。
說不上誰優誰劣,畢竟二人鬥戰所麵對的場景不同。
葉文姝可是能帶著大量天兵天將去討伐敵人的,幾萬十幾萬的天兵一圍,天羅地網一架,對方氣勢未戰就要先泄三分,這個時候葉文姝再壓上來,幾乎沒什麼人擋得住。
江生與玄一說著,此時小界正中,法慧和葉文姝也已經纏鬥了有一會兒。
但見一道金光一道玄光不斷碰撞,金鐵交鳴之聲如天雷轟頂一般連綿不絕。
劍氣縱橫,佛光普照,那金紫之光橫掃八方,將劍氣悉數滌蕩,隱隱有禪音四起,天龍奏唱。
又是一次碰撞之後,葉文姝和法慧各自抽身後退。
法慧單手持禪杖,神色淡然:“玄女,你勢頭要過了。”
法慧看得很清楚,葉文姝一開始仗著的那股氣勢,已經開始不斷衰退了。
久攻不下,那股傲氣和自信便肯定會有所動搖。
而且法慧的鬥戰之法也並非他說的那般不堪,和葉文姝的纏鬥之中,法慧絲毫不落下風。
葉文姝冷哼一聲:“嗬。”
抬眼望了望天穹,在兩人鬥戰碰撞之下,此時天穹電閃雷鳴。
葉文姝抬手一攝,萬千雷霆叱吒劈落,覆蓋十幾萬裡天地,宛如雷瀑一般。
然而這覆蓋十幾萬裡的天雷,隨即被葉文姝儘數攝入掌心,化作一道雷霆之芒,附著在玄羽長劍之上。
霎時間,原本冷冽的劍鋒之上多出一道遊弋不定的煌煌劍芒。
隨著葉文姝一甩長劍,那劍芒吞吐雷霆,激蕩萬千電光,讓虛空都在震蕩。
法慧一時神情有些凝重。
萬千天雷叱吒,烈烈罡風為翼,振翅玄鳥翱翔於天,其啼鳴震動九霄,昂揚肆意,橫擊百萬裡。
葉文姝身上的羽衣玄裳在罡風加持之下獵獵作響,手臂上的青鸞護腕隱約透出青金之芒。
隻見葉文姝單手持劍,指向法慧:
“尊者,敢問此時之勢,你我誰強誰弱?”(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