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李世民才將柔情似水的雙眸離開了長孫皇後的身上,繼而扭頭看向陳懿軒,但此刻早已收起了自己柔情的一麵,正色道“朕以後不會在卯時喚你進宮了,這下你小子可以安心了吧!”
聞聲,長孫皇後知道,這是陛下心偏自己,才會答應如此請求的。
“懿軒,你還不趕緊謝過陛下?”
“懿軒?”李世民再次疑惑道。
怎麼才一個晚上,觀音婢對這小子的稱呼都改了啊!而且還叫的如此麻溜,想到此處,李世民便有些氣憤。
長孫皇後當即解釋道“陛下,如今您已經把汝南許配給了懿軒,他自然便成了陛下的女婿,所以臣妾喚他一聲懿軒,倒也是合情合理啊!”
李世民認真的點點頭,確實如此!
看來朕也要把稱呼改一改了。
“懿軒!”
“小子在。”陳懿軒立刻精神抖擻,振聲回道。
登時,李世民覺得稱呼懿軒,似乎也還不錯啊!
隻見李世民並沒有說什麼?
陳懿軒便開始納悶了。
陛下,您喚小子卻又不說事,這不是成心消遣小子嘛。
李世民再次轉而看向李承乾和李泰兩兄弟。
“最近朕被蝗災、還有你們母後的病症是弄的芳心寸斷、忐忑難安,便也就沒有多的時間來管你們二人的學業。”
李承乾和李泰也相繼點頭回應李世民。
李世民接著說道,“那你二人這些日子可有跟著各自的太傅好好學習?”
二人乖順道,“兒臣有跟著太傅好好學習的!”
“那太傅都有教了些什麼?”李世民問道。
“太傅如今正在教授兒臣禮記。”李泰搶先道。
見此,太子李承乾自然不好跟李泰搶著說了,隻能憋在心裡暗暗窩火。
而這一切都被陳懿軒看在眼裡,在這等級森嚴的古代,皇子是不能跟太子搶著回話的,可如今李泰卻敢搶,看來這李世民很寵愛越王李泰啊!
然殿內的眾人也沒有覺得不妥,以此類事情肯定是經常發生啊!
李世民又道“那學到哪一篇了?”
“禮記中的表記。”
李世民點了點頭。
為人臣子,就當多學學如此謹守尊卑,侍奉君王。
可他卻全然不覺得李泰搶著回答有不妥之處。
然後李世民才看向李承乾,同樣發問道,“那太傅如今又教了你什麼?”
“回父皇的話,教的是《尚書》,裡麵講的是仁君治民之道。”說話之時,李承乾微微抬手,做出回稟之舉。
李世民這才露出愜意的笑容。
“既然你二人一個學的為君之道,一個學的是侍奉君王之術。如今懿軒提出了一條計策,讓百姓都爭相出海捕魚為生,以暫時渡過此次蝗災,避免百姓屍橫遍野。你們以為如何?”
李泰和李承乾異口同聲道“此計妙啊,隻此一計,便能夠讓成千上萬的黎民百姓在這次蝗災中幸存下來。”
“懿軒兄大才,本太子(王)代天下黎民百姓向懿軒兄道謝。”隨後又看向陳懿軒行禮道。
陳懿軒則是機警起來,李世民為何會此時突然問他二人這個問題?
難道是此計出了什麼差錯?
有何不妥之處?
陳懿軒認真的想了一會,還彆說,真被他想了出來。
那便是百姓都出海捕魚了,大災過後,田地又該如何耕種呢?
怪不得會有此一問,原來如此。
我就說呢?帝王的心思怎會如此單純乎?
隻見李世民這時站起身來,隨後又繼續說道“此機確實妙,可是卻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兩位皇子好奇的問道,“是什麼缺陷?”
“我大唐以農為本,可百姓都去捕魚了,來年沒了百姓耕種土地,這空置田地的問題又該如何對待呢?”李世民道。
陳懿軒暗道果然如此。
李泰和李承乾麵麵相覷。
若是不讓百姓出海捕魚謀生,百姓就會被活活餓死,隻怕如此一來會激起民變。
若是讓他們都出海捕魚,他們肯定便不會再願回去種地。
若是讓一部分捕魚,一部分人繼續耕種。可是耕種的那部分必定會對我朝心存不滿,說不得也會引起民變。
這可如何是好?
該如何解決此事?
隨後兩人紛紛看向陳懿軒。
這個賑災之策是他提出來的,他既然能夠想出此策,必定就會考慮到來年沒有人在耕種的問題。如此一來,他必定有解決之法?
“你們二人看著懿軒乾嘛?如今朕問的是你們,你們看著他有用?沒有朕的開口,他還能幫著你們回答不成?”李世民麵無表情道。
二人依舊盯著陳懿軒,不回話。
見他們還是這副模樣,這時,李世民有些氣忿了。
“怎麼?你們都啞巴了?”
他這是恨鐵不成鋼啊!
為何朕就生不出來向懿軒一樣聰明的皇兒。
“兒臣不知,請父皇恕罪。”二人道。
李世民沉默了半響,才無奈道“算了,這個難題連大臣都束手無策,朕就不責備你二人了。”
隨後他才看向陳懿軒道,“懿軒,你來說說,若是百姓都不種地了,又該如何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