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以著李基的好脾氣,此刻亦是忍不住暗罵一聲“豬隊友”。
局麵大優,正是一鼓作氣破關之時,袁紹愣是打算要把這口氣給憋回去不成?
此前關羽斬了首級,且將華雄屍身給留了下來任由那三千西涼鐵騎帶回汜水關內,本就是李基的提前授意,為的就是借由華雄之死重重打擊汜水關守軍士氣。
若是等到明天再進攻汜水關,且不說洛陽那邊董卓會不會憑借騎兵優勢,星夜派來新的守將與援軍坐鎮汜水關。
便是給了汜水關士卒們一夜的時間沉澱一下,必然會導致原本下降的士氣回升不少。
如此一來,華雄不就白死了嗎?
個中道理,就連自詡知兵的劉備都頗為清楚,在場不少深諳兵法的諸侯亦是紛紛反應了過來。
公孫瓚率先出聲,語氣之中隱隱帶著一絲鄙夷地說道。
“盟主,古往今來用兵皆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今關將軍陣斬華雄,正是乘勢衝擊汜水關的時刻,為何遲疑?”
袁紹如何察覺不到公孫瓚語氣之中的鄙夷,這讓袁紹的眉頭暗中一皺,依然有些默然。
細細琢磨之間,袁紹亦不是不明白趁勢攻城大有可為。
隻是如此一來,在袁紹看來大半功勞可就都歸了劉備與關羽所有,這如何能讓袁紹願意為他人做嫁衣。
深諳袁紹本性的曹操敏銳地察覺到袁紹的想法,開口緩和氣氛起來,道。
“本初,穩妥固然沒錯,但興扶漢室貴在速度,如此良機不容錯失。且遲則生變,倘若坐失良機,恐被世人所怨也。”
這一句,終是說動了袁紹。
在此刻攻城成全劉備與遲則生變背鍋之間,袁紹選擇了穩妥的前者。
這也讓注意到袁紹神色變化的李基,不禁暗自鬆了一口氣,暗歎還是曹操更懂袁紹,否則用軟的不行,那李基也隻能用硬的將袁紹架上去往前衝了。
當即,決心已定的袁紹拔出佩劍,即刻下令安排各部組織進攻汜水關,且或是為了挽回聲望,袁紹主動將本部精銳派前線進行第一波攻城。
而此刻的汜水關內,隨著華雄的無頭屍首不加掩飾地被帶回來,已然是引起了陣陣的恐慌。
尤其是聽聞華雄乃是被盟軍之中的一個紅臉漢子一擊梟首,更是引得士氣為之暴降。
再加上華雄一死,汜水關中也無真正可以坐鎮調度各方力量的守將。
因此,僅僅是小半天不到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