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導致了孫策對於周瑜要求支持他擔任族長之事,有些沒能反應過來。
明明應該是自己在敲打對方,怎麼反而是周瑜在提條件了?
這讓孫策原本儘顯爽朗的表情微微沉下去了幾分,倘若不是孫策之前對於周瑜的印象極好,且莫名生出了幾分結交親近之心,已然忍不住要將周瑜給轟出去了。
這是把我當傻子不成?
莫不成是覺得我好說話?
臉上升起了幾分慍色的孫策打量著周瑜數息後,倒也是沒有發作出來。
如今孫策手中兵力不過四千,控製廬江沿岸的渡口以及府衙便已是相當的勉強。
如何有效地穩住廬江世家,孫策一時或許還想不到什麼好法子,但也明白推出一個徹底倒向吳郡的廬江世家典範會有一定的作用。
“可以……”
孫策先是點了點頭,然後開口道。“不過你需要在我帳下聽命,助我穩住廬江局勢為止。”
這並非是孫策如何深謀遠慮,而是基於心中那幾分不爽所做出的報複罷了。
周瑜能夠提前洞悉江東局勢變化,明白討吳盟軍就是一個陷井,無疑是向孫策證明了自己不是什麼平庸之輩。
再兼之周瑜乃是廬江世家的一員,對於當地必然更為了解,所以孫策便想著好歹要在周瑜的身上占回一點便宜。
而周瑜聞言,卻是不禁暗自感歎孫策不愧是國士高徒,政治手腕如此了得。
一旦周瑜成為了廬江周氏的族長,而後又投身於孫策帳下,所向外界傳遞的信息除了廬江周氏完全倒向吳郡後,更是做出了一個如何才能夠逃過吳郡清算的模板。
沒有任何一個世家內部是絕對和諧的,任何時候都會有著不同的聲音。
譬如廬江周氏,周瑜無疑是強烈反對參與討吳盟軍的,可結果卻是人微言輕,阻撓不了家中族老的決策。
或周瑜在孫策承諾的幫助下能夠直接強勢上位,可並不代表其餘廬江世家內部也會如此。
可想而知,這個消息一出,孫策無須動用一兵一卒,便能讓原本就惶惶不可終日的世家內部開始分化爭鬥,直接將原本屬於廬江世家與吳郡的矛盾轉移到了廬江世家內部。
‘終是小覷了天下英雄,就連尙未及冠的弟子孫策都如此了得,國士李基又該是何等的神謀鬼算?’
這一刻,周瑜即便不想承認,也意識到自己真正感受到了來自當世第一人的壓迫力。
而這諸多念頭在周瑜腦海之中閃過,讓周瑜不過數息之間就捋清了當下決策帶來的後果,方才微微點頭,開口道。
“那接下來便承蒙孫將軍照顧了,倘若周瑜有什麼不足的愚昧之處,還請指點一二。”
“哈哈哈……”
隨著周瑜如此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孫策對於周瑜的印象再度轉好了三分。
孫策最是厭煩那種婆婆媽媽之人了,而周瑜的氣質儀態有幾分類似李基不說,做決定亦是相當的乾脆直接,不像顧元歎那小子那樣天天就會裝傻充愣的左言右顧,自是讓孫策頗為欣賞。
“既然汝已暫在吾的帳下聽命,那便是自己人了,無須這般客套,直稱姓名,以兄弟相交就是了。”孫策爽朗豪氣地開口說道。
頓時,周瑜的腦子裡轉過了數個念頭之餘,表麵上卻是儒雅出塵地笑著道。
“如此實乃瑜之幸也,吾乃熹平四年六月而生,不知將軍是?”
孫策有些詫異地說道。“哦?這倒是巧了,我也是熹平四年生,不過是五月,倒是要早上些許。”
(ps:熹平四年=175年。)
周瑜拱手行禮道。“那弟便在此拜見兄長了。”
孫策本就對周瑜有幾分結交之心,且在周瑜這般順著便攀上了交情,也不拒絕,反而是笑著說道。
“好,那今後我便大膽稱汝為瑜弟了,今後你我二人便以兄弟而論。”
旋即,孫策拉著周瑜坐了下來,寒暄了幾句後,接著開口道。
“瑜弟,正好為兄正苦惱於如何穩住廬江局勢,而待後續賈長史派遣大軍前來接管,不知瑜弟可有什麼妙計助我?”
周瑜聞言,先是一怔,看向孫策的眼神本能浮現了幾分詫異。
適才孫策已然展現了驚人的政治手腕,意欲借廬江周氏而使廬江世家自亂,繼而立於不敗之地,這已然是上上之策,這難道還不夠嗎?
‘是在試探我?還是單純覺得如此尚不夠穩妥,所以讓我代為查漏補缺?’
周瑜暗自猜測了一番,結合著適才孫策熱情親近的態度,這一次倒是覺得孫策的主要用意是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