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光影之王!
《爆裂鼓手》這部電影大致講述的是音樂學院的新生安德魯是一心想成為查理·帕克那樣的傳奇鼓手,在加入競爭激烈的校爵士樂隊後,他看到了一線接近夢想的曙光,然後開始接受魔鬼導師弗萊徹的地獄式訓練。
最後在卡內基音樂廳台上,安德魯發現弗萊徹給自己的是錯誤的樂譜,弗萊徹是要毀掉自己的前程。弗萊徹知道,卡內基音樂廳的業界大佬們過耳不忘。不過安德魯在承受打擊之後,最終返身回到舞台,絕地反擊,用鼓當起了指揮,用音樂征服了所有人。
這是一個看上去特彆勵誌,但實際上非常殘酷的故事!
把外國的故事搬到國內難度很大,文化的鴻溝很難抹平。國內改編國外的電影不少,但成功者寥寥,能夠說得上好的恐怕就是《瘋狂的石頭》借鑒《兩杆大煙槍》,《人在囧途》借鑒《飛機、火車和汽車》了。
不過連然哥都能成功的把《爆裂鼓手》給香江化,沒道理葉楚不能。
當然,葉楚之所以改編這部電影,最主要的原因是票房。
《爆裂鼓手》在歐美的票房相當一般,在東亞的表現卻相當驚人,日苯票房300多萬美元,韓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00萬美元,可惜電影沒有在中國上映,如果中國能同步上映,超過2000萬美元完全有可能。
更有意思的是《爆裂鼓手》國內觀眾看完不少人覺得特彆勵誌;而歐美的媒體基本上認為電影是一部悲劇,男主角失去了自我。
究其原因,主要是觀念的問題,在東亞大家相信嚴師出高徒,能接受弗萊徹那樣的老師;而在歐美弗萊徹類的老師比較少見,因此弗萊徹在很多人心裡是惡魔的形象。
畢竟歐美下層人士接受的是“快樂教育”。
不給他快樂的老師,不是好老師!
除此之外,葉楚也打算抄襲一下然哥的思路。
《爆裂鼓手》的本身劇本非常出色,獲得了奧斯卡多項提名,並最終斬獲了兩項大獎,然哥拍出來,拿到了東京電影節的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還打臉了香江電影人。
說明這部電影有著極高的質量和思想性。
……
“這部戲場景很簡單啊!”
溫若璽看完劇本,欣喜的說到。
作為公司的常務經理,他首先看重的是成本。
《爆裂鼓手》場景非常簡單,除了撞車一場戲,其他戲基本上都是在排練室和舞台上進行,基本上都是室內戲,原本的電影成本隻有330萬美元,可以說非常低。
所以葉楚拍攝,最多也就二三百萬的成本,加上宣傳、發行,最多也就五百萬。
之所以和《無名之輩》差不多,主要是攝影上下功夫。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部電影足夠簡單,使得拍攝和製作周期不需要太長時間,這對於影視公司來說,實在是太合算了!
畢竟投資者都是想賺錢的,大家最大的希望就是今天投資,明天拍攝,後天上映,馬上拿到暴利。
時間短,出品快,才能賺錢快!
用高質量、快產出的電影賺錢,不寒磣!
不僅如此,葉楚也想學然哥,用這部電影去衝獎。
上一世,《爆裂鼓手》進軍戛納電影節,拿到了同誌棕櫚獎的提名,雖然比較遺憾,但也說明了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葉楚打算通過公關,拿到一個大獎。
反正他有的是錢,也有能力聯係到相關的公關公司……
既然要衝獎,那就得給電影灌注一種高大上的主題,不是簡單的老師和學生的相互折磨,那隻是表麵功夫,讓觀眾欣賞的。
要打動組委會,除了公關之外,還要有一個高大上的靈魂才行。
然哥給影片注入的是展示成功光環下的黑暗麵,為了成功而漸漸失去的人性。
那麼葉楚呢?
當然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