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光影之王!
戰國文化在娛樂圈屬於什麼級彆?
很有潛力的影視投資公司。
就這些?
對,就這些。
不然還想怎麼樣?
僅僅第一部電影票房達到5000萬就以為很了不起了?
當然不是!
所以葉楚想拿著《爆裂鼓手》出征戛納這件事。
想知道的,自然會知道。
無所謂的的,當然繼續無所謂。
大部分圈內人士覺得,像葉楚這樣春風得意的家夥,出去見見世麵也好。
也知道他這個導演有幾斤幾兩!
彆以為拍個《無名之輩》就找不到北了。
比如華藝兄弟公司裡麵一間豪華辦公室內,六爺馮笑罡就對此不以為意。
“小葉這個人啊,本事是有的,而且本事很大,不過想拿個戛納,那是想也彆想。我看他八成是去賣片去了。彆說拿獎了,就是衝擊一下提名都夠嗆。”
老馮犀利點評。
黃忠軍和黃忠磊在一旁微微點頭。
到不是因為老馮語氣中的不屑。
而是覺得事實上就是如此。
戛納電影節之所以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一枝獨秀,就是以為他本質上是歐洲第一大電影交易市場。
自從陳凱歌在那裡拿到第一個也是為一個大陸金棕櫚獎之後,第六代導演為了追趕前輩,前赴後繼的趕往歐洲三大,就是想一戰成名。
比如賈樟柯,他的《站台》、《世界》兩次入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代逍遙》入圍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小武》拿到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沃爾福岡·施多德獎……
還有王笑帥,三大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提名,也拿了不少。
可是票房呢?
一塌糊塗。
名利都沒有收,
那去折騰個什麼勁?
在馮笑罡心中,好好地拍自己擅長的電影,然後一次又一次的拿到高票房,這就足夠了!
反正有金雞、百花獎。
回頭公關一個金馬獎……
豈不美哉?
等過幾年年齡大了,後輩起來了,他還可以說一句“好好拍戲,多拿票房,都是打那兒過來的!”
足夠享受後輩尊崇的目光了。
黃忠軍也是這麼想的。
他和京圈的關係及其深刻,所以視金雞百花等獎項如囊中探物……
因此並不注重獎項。
畢竟歐洲三大節上的電影,不是那麼容易拿的。
……
特出為什麼鐵了心的要在征戰歐洲電影節?
無他,利益爾!
同時也是為了堵某些人的嘴。
國內的藝術電影圈子,向來崇歐貶美,認為歐洲電影的藝術性極強,美國的尤其是好萊塢的片子,每一個鏡頭都流淌著金錢的味道!
他們尤其推崇歐洲的電影。
那柏林金熊、威尼斯金獅、戛納金棕櫚,自然是他們口中的藝術殿堂……
作為科學家出道的藝術家,拍攝電影的話,就不該有大眾品味。
就理所應當的去拍攝藝術片。
無論什麼作品,必須有著濃厚的藝術氣息。
否則,那就是離經叛道,德不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