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都是書上看來的,作為主持人,對於知識不一定要精通,但涉及的麵一定要廣博,這樣跟不同的人聊天,才能有不同的話題,才能什麼都能聊,才能交很多不同的“興趣朋友”。有了興趣朋友,綜藝錄製便會順利很多。
一切都是為了工作。
李念祖不是很相信“北方名山大川眾多,人傑地靈,多朝古都,聰明人多,聰明的廚師也多,難道就沒有能把不新鮮的魚翅做好吃的嗎?”
馮廣健略微沉吟“倒也有。”
李念祖說“哪個廚師?”
馮廣健說“哪個廚師不知道,哪家飯館我清楚。”
李念祖說“哥你跟我說說!”
馮廣健疑惑“你對吃很感興趣嗎?”
李念祖說“我可太感興趣了,哈哈哈,哈哈哈……”
其實馮廣健能看出來,多感興趣倒不一定,李念祖更多的是希望馮廣健能轉移注意力,不再把重心放到凶手案上。
但他也沒必要現在揭穿,反正時間多的是,明天中午才離開。他們一天沒吃正經東西,現在也餓了,既然能吃到大餐,那稍微放李念祖一馬,也無可無不可。
馮廣健稍微思索了一番,組織著自己的語言“你聽說過張宗昌嗎?”
“當然知道!”
李念祖脫口而出“玉皇爺爺也姓張,為啥為難俺張宗昌?三天之內不下雨,先扒龍王廟,再用大炮轟你娘。”
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大家為這千古名句一齊笑出聲。
張宗昌為奉係軍閥,長期盤踞在魯地界,稱句魯王,當時恐怕沒什麼人反對。
北洋時期,有一年張宗昌在南口喜峰一帶,跟馮玉祥的西北軍來了一次直魯大交兵,結果大獲勝,長腿將軍在高興之餘,要在南口戰場犒賞三軍,派軍需到首都找飯館。
承應這趟外會,一合計要訂一千桌到一千五百桌酒席,買賣倒是一樁好買賣,可是大家隻有瞧著我,我瞧著,彼此乾瞪眼,誰也不敢接下來。後來還是忠信堂的大拿(即大管事)崔六有點膽識,跟店東一合計,乍著膽子,把這號大買賣接下來了。
桌椅方麵倒不用發愁,在戰場上大擺酒筵,大家都是席地而坐,至於盛菜用的杯盤碗盞,因為數量實在太多,著實讓崔頭兒傷了點腦筋。
後來他終於把城裡城外,所有跑大棚口子上的家夥,給包了下來,這個問題才算解決。
可是炒菜的鍋,上哪兒去找那麼大的呀?到底人家崔六有辦法,他把京城乾果子鋪炒糖栗子的大鐵鍋,連同大平鏟,一股腦兒都運到南口前線,當炒菜鍋用。
當然炒蝦仁也談不到平底鍋,炒七鏟子半起鍋了。可是一開席,煎炒烹炸溜氽燴燉樣樣俱,苦戰幾個月的阿兵哥,整天啃窩頭喝涼水,成年整月不動葷腥的老哥們,現在山珍海錯,羅列滿前,一個個狼吞虎咽,有如風卷殘雲,一霎時碗底朝天,酒足飯飽,歡聲雷動。
南口大會餐,弟兄們這一頓猛吃,可就把忠信堂的買賣哄起來了。後來隻要是軍方請客,大家都離不開忠信堂。以上這段雖然是閒扯,但也可以說明當初京城飯莊子做生意,有多大魄力了。
而做魚翅最好的,便……不是這忠信堂,而是和忠信堂齊名的福壽堂。
以東城金魚胡同福壽堂來說吧,端午節櫃上照例請一次客,準有一道他家的拿手菜“翠蓋魚翅”。
人家福壽堂端陽節請卮的翠蓋魚翅,和其他胭脂俗粉就迥然不同了。
這道菜他們是選用上品小排翅,發好,用雞湯支火清燉,到了火候,然後用大個紫鮑、真正雲腿,連同膛好的油雞,僅要撂下的雞皮,用新鮮荷葉一塊包起來,放好作料來燒。
大約要燒兩小時,再換新荷葉蓋在上麵,上籠屜蒸二十分鐘起鍋,再把荷葉扔掉,另用綠荷葉蓋在菜上上桌,所以叫翠蓋魚翅。
魚翅本身不鮮,原來就是一道借味菜,火功到家,火腿鮑魚的香味讓魚翅吸收,雞油又比脂油滑細,這個菜自然清醇細潤,荷香四溢而不膩人。不過人家櫃上請客,一年一次,除非是老主顧,恐怕吃過的人還真不太多呢。
“哇!”
聽完一通介紹,李念祖饞得口水直往下流“原來裡麵還有這麼多門道,咱可從來沒聽說過……”
馮廣健聊到興起,自然刹不住車,接著往下說“其實,這這是京城的第一類飯館,叫做飯莊子。”
京城自從元建都,一直到民g,差不多有六百多年曆史,人文薈萃,在飲食服禦方麵,自然是精益求精,甚且踵事增華,到了近乎奢侈的地步。
民g初年,六九城無論哪一類鋪戶,隻要向京師廳領張開業執照,就可以挑上幌子,正式開張大吉了。當時夠得上叫飯館子的,最盛時約莫有九百多戶,接近一千家,真可以說是洋洋大觀,集飲食之大成。
而所謂飯莊子,有寬大的院落,上有油漆整潔的鉛鐵大罩棚,另外還得有幾所吃在京城跨院。
最講究的還有樓台亭閣,曲徑通幽的小花園,能讓客人詩酒流連,樂而忘返;正廳必定還有一座富麗堂皇的戲台,那是專供主顧們唱堂會戲用的。
這種莊館,在前清,各衙門每逢封印、開印、春卮、團拜、年節修禊,以及紅白喜事、做壽慶典,大半都在飯莊子裡舉行,一開席就是百把來桌。
剛才提到的福壽堂,忠信堂等,便都是這樣的大飯莊,每家飯莊除了名人典故,還有特彆著名的招牌菜,比如會賢堂的什錦冰碗,慶和堂的桂花皮炸,同和堂的天梯鴨掌,聚賢堂的炸響鈴雙汁。
桂花皮炸其實是炸豬皮,天梯鴨掌顧名思義,炸響鈴其實也是炸豬皮。
這些食材絕對算不上有名或者名貴,豬皮跟什麼鮑魚龍蝦,熊掌鬆茸更是比也不能比,但唯獨這些菜就能成為拿手菜,招牌菜,這是為什麼?
首先是量大,招牌菜得天天有,頓頓有,用熊掌做菜,熊給捕獵滅絕,也不可能保證想吃就吃。而豬皮這玩意,就不可能有缺的時候。
其次是手藝,龍蝦鮑魚,吃的是本味,不用你有好手藝,或烤或煮,誰做都能好吃,多麼著名的大廚也體現不出水平,自然不能稱為招牌菜,就像一首歌裡唱的,蛋炒飯,最簡單的才是最困難。
沒有哪家飯館試菜廚師,是用珍貴食材的,試的都是家常菜,
因為家常菜才能體現水平。
還有是最重要的一點,招牌菜,講究蠍子拉屎——獨一份,沒聽說過誰家的招牌菜是青椒土豆絲,這也太常見了。
飯館做生意,終究也是買賣,是商品銷售,而商品銷售最終要的,就是稀缺性,物依稀為貴,把豬皮做成熊掌,是比熊掌本身還要珍貴的,也更能賣上價錢。
除了一等飯莊外,還有二等飯館子,京城的飯館子以成桌筵席跟小酌為主;雖然也應外會,頂多不過十桌八桌,至於幾十上百桌的酒席,就很少接了,而且以南北方各省流派區分。
第三種為小飯館,專賣小吃,不辦酒席的小飯館跟二葷鋪,
在科舉時代,每逢大比之年,赴京應科考的舉子,一般有錢的公子哥兒大半都是帶足了盤川的。南方舉子對於純粹北方口味,有很多沒出過遠門的人,一時是沒法子適應的。於是帶一點江浙口味的,像“禎元館”“致美齋”這類小飯館,就應運而生了。
飲食話題也不宜多聊,馮廣健轉向李念祖“所以,你的魚翅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