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疫!
第二十六章?道義
題記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封城之後的連鎖反應不斷出現,最為突出的物資供應短缺,各大超市陸續開門,僅有的果蔬或食品等,很快被搶購。
陳明三一大早出門,他抓住時機去一家菜場搶購了幾顆大白菜和一把蒜苗。在收銀台結賬時,收銀員將一張小票貼在包裝袋上。
陳明三看了看打印小票,盯著服務員,高聲問“你冒(沒)搞錯?兩棵白菜一把蒜苗六十多塊?”
服務員說“你要不要撒?不要就莫在這混點,下一位。”
陳明三從內心升起一股怒火,拳頭擂著櫃台,吼道“搞邪了!老子活了快一個甲子,還沒吃過這麼貴的菜!牛肉多少錢一斤?豬肉多少錢一斤?雞蛋多少錢一斤?大白菜比肉、蛋、魚還貴!”
排在後麵的人說,現在疫情嚴重,活命都算有福了,這時候你還想吃肉吃蛋?有大白菜就不錯了,你錢再多,買不到東西就是一張廢紙,擦屁股都沒用。
陳明三發著牢騷,堵在收銀台不走,他高舉起白菜,喊道“街坊們,你們看啦,兩棵白菜,一把蒜苗,六十多塊錢啦!他媽的趁機漲價,我們老百姓的日子還麼樣過啊!”
有人在用手機視頻,有人在拍照。
陳明三繼續高喊“儘管拍,發到網上去,呼籲上級趕快查處,解決咱們小老百姓的難處。”
有人說,疫情太突然了,到處封城,物資供應不上。
陳明三是個從來不吃虧的人,如果他受到了不公正的遭遇或者說認為自己吃了虧,他是不罷休的,非要掰贏。
有一次拆遷,他的補償麵積中?,按規定他的陽台隻算一半麵積,可是他非要全部補償。他從景和街道開始上訪,從區裡、到市裡、到省裡,最後到進京上訪,坐在信訪局大門前,把當地非法種房子、強拆、官商勾結搞國家的錢一些事兒,無論是道聽途說的,還是他臆造判斷的,寫成厚厚的上訪材料,驚動了國家信訪局。
信訪局通知陳明三所在地,派人到北京把陳明三接走,要求對他進行安撫,如果這個不安定的人再到北京告狀上訪,說明當地沒有對其做好安撫工作,要通報。
為此,省、市、區、街道都十分重視陳明三的事,退了一步,把陳明三拆遷的陽台麵積全部按套內麵積進行了補償,以求安定。
陳明三趁佳和小區業委會換屆之機,拉攏林為銀,對小區業主們施以小恩小惠,過個節送一袋米一壺油啥的,籠絡人心,得到不少業主的好感與認同,不少人投票選他當業委會主任。有人質疑,他不夠格當業委會主任,私心重,是個喜歡告狀的人。他把胸脯一拍,說“我怎麼不夠格,我贏得了過半數的選票!”有人說陳明三在中造過反,是個小頭目,而且還騙過保險,有過酒駕的違法行為。但是沒有人去追究這些。
他當上業委會主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夥同林為銀把魯三喜當法人的物業公司,以圍標的方式,引進了佳和小區。從某種程度上講,林為銀、陳明三、魯三喜等,成了佳和小區的控製者。時間一長,人們便發現了他們三人的一些勾當,於是從內心產生了對他們的厭惡和反感。然而,小區幾千戶居民,差不多有半數業主蒙在鼓裡,他們也不太在意公共場所收費,停車收費,廣告費,房屋倉庫出租費等,有人測算,這其中的灰色利益一年好幾百萬!
陳明三舉著兩棵白菜一把蒜苗的視頻,很快被人發到了網上。有人還在視頻上配了字,兩顆白菜五十六,老百姓日子怎麼過?
這個視頻的影響太大,驚動了省、市、區、街道、社區,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網民的眼球,從而引發了新一輪的搶購風潮。一些超市上午十點開門,下午兩點關門,人們早早地排起了長龍。為了讓人們都能買到果蔬,有些超市采取了限購。有關部門對陳明三的“白菜事件”進行調查,聯合調查組來到佳和小區,約見了陳明三。
陳明三把那兩棵白菜一把蒜苗和粘在上麵的小票,保存得好好的,他對調查組對人說“你們看嘛,這是鐵的事實!這是鐵的證據!”
調查組做了筆錄,約見了賣場負責人。
負責人承認了失誤,進行了檢討,願意公開致歉。
陳明三不服氣地說“這不是兩棵白菜一把蒜苗的問題,這是有人趁機擾亂市場、破壞防疫抗疫的問題,這與上級關心民生完全是背道而馳,必須處罰!”
賣場負責人解釋說“這是收銀員的失誤,新來的工作人員,不熟悉業務,弄錯了,其實這種情況從大年三十至今,很少發生過,陳主任,你就原諒我們一次吧!我們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