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疫!
第四十六?兩難攻堅
題記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武漢三天大排查期限已過,新任市委書記田記平在調研了全市十三個區之後,決定在臨江區再次隨機走訪調研。
田書記受命於危難之際,到任之後以務實果敢的工作作風,著重解決兩個難題。一是病床,堅決扭轉人等床的被動局麵,要床等人;二是一線,堅決把住社區、小區防控第一道防線,所有乾部按屬地下沉到一線,協助防疫抗疫。
田書記這兩手,抓住了關鍵,抓住了要害,抓住了難點,抓住了重點。他到任一周,不開會,不講話,不發號施令,而是直插一線,直奔問題,直到基層,不能不說是個有智慧、有辦法的領導。
市民們在網上紛紛點讚,“田書記有板眼,有幾手,厲害!”“田書記早來十天就好啦,武漢也許沒現在緊張。”“新官上任三把火,好書記!”“前任隻會吹牛逼,關鍵時刻沒招!”“中央決策英明!庸官在位,禍害中原啦!”“成在於人,敗亦在於人!地方主政官員,關鍵時刻要能挺住,守土安民!”“太平官好當,和平官好當,混官混日子,可大災大難麵前,就見好壞了!”“點讚田書記,武漢市民為你鼓掌!”一時間,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對新任市委書記好評如潮。
田書記一行來到了臨江區,張大為、蔣華新、劉興發一同前往。按照以往的行事作風,他們不開會,不預先通知,不搞接待陪同,直接來到了景和街。
景和街的乾部全部沉到了社區,文喜高在值班。他剛吃過早餐,正在辦公室看手機微信。
手機上全是疫情期間的各種消息,又有重症啦,又死人啦,又有救護車開進小區啦,某門棟貼告示出現疑似病人啦。團購有人漢罵啦,等等。各類真真假假的視頻,各種是是非非的段子,沒完沒了!
文喜高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網上對某某的日記的評論。有的人叫好,有的人抨擊、批評、斥責。他的朋友圈對此也分為兩類,親戚家人也分成兩派。奇怪,人們為啥這麼感興趣?左派?右派?中間派?水軍起哄?海外不懷好意的人呼應?真正為民鼓與呼?
他似乎對這種輿情也麵臨選擇站隊。他選擇了擁護、點讚某人的日記。他認為這樣的日記,沒有什麼文化價值,但也是疫情期間的一種網絡文字快餐。他準備在手機上寫一段有關某人的日記之感想發出去,而且要寫得很有見地。他開始發揮其一貫聯想的聰明,試圖把這段感想寫得超過任何人的評價。
這時,一行人來到了景和街院門口,門衛攔住了他們。
門衛問“哪裡來的?”
劉興發答“市裡、省裡領導視察的。”
門衛問“市裡、省裡來的?怎麼沒見通知?怎麼沒寫歡迎牌?”
劉興發說“你讓我們進去,見你們程曉書記。”
門衛用對講機嘰裡咕嚕地說了一陣,他在給文喜高彙報。
文喜高正在寫那段有關某某日記的感想,見門衛用對講機彙報,說是有一行人要進院內。文喜高想,很可能是社區居民來上訪的。他們動不動就到街道來上訪,要住院,要看病,要病床,要物資,要調解糾紛,甚至包括樓上樓下的噪音或扔煙頭,吐痰,扔果皮的事兒,也要鬨騰到街道來!對這些事,就如地上的雜草一樣多,你理完一茬,突然又來一茬。你勸解一部分人離開,突然又來一批人。真是理不完理還亂啦!文喜高從內心感到厭倦!他用對講機對門衛人員說“現在非常時期,任何人不準進入院內,除非上級有正式通知!”
門衛得令後,攔在大門處。
張大為問“你們門衛有測溫槍嗎?”
門衛愣了半天,問“什麼?槍?派出所才有槍。”
張大為讓劉興發給程曉打電話。
程曉因為在萬家社區處理一件緊急事情,回不了街道,於是通知文喜高,說“省、市領導在街道院門口,你迅速對接,配合他們檢查指導工作。”
文喜高一聽這話,如彈簧一樣跳起來,快速直奔門衛處,責令門衛道“快開門,領導們來了,你咋搞的!”
因為田記平、張大為一行人都戴著口罩,文喜高一時也辨彆不清眼前這一行領導到底是誰。他隻好隨機應付,自我介紹“各位領導,我是景和街道辦主任文喜高,歡迎各位領導到景和街道檢查指導防疫抗疫工作。”
田記平問“現在整個街道八個社區,有多少確診病人?多少疑似病人?多少人急需病床?”
文喜高的腦子飛快地轉動著,憑他的經驗,上級領導一般都喜歡聽好的,報喜不報憂是上策,錯不到哪裡。於是他回答“報告首長,我們景和街道防疫抗疫形勢很好,現在確診病人三十七人,疑似病人一百多吧,密接人員五百多吧。”
田記平問道“這些數據從哪來的?”